第168部分 (第1/4页)

金自点腻歪归腻歪,但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来“上国王师到来,下国自当好好迎接了下臣这就回去,和我主商议好,送上粮食猪羊”

唐继光有些怕金自点不尽力办事,慢的威胁了句“最好快点,兔子饿急了,都会咬人被提手下儿郎,到时候,本官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恐怕也管不了”

金自点无奈,唯有鄙视唐继光的学问,是兔子惹急了不是饿急了心中讽刺一番,金自点的心情也好些了老老实实的再次保证,绝对不会让唐继光失望的

出了帐篷,金自点头也不回的回到了汉城金自点实在是怕了唐继光了,这个人完全没有一点大明人的作风,不知道谦虚为何物,一点也不好面子,关键时刻还拉得下面子不好打发啊

ps:虽然昨天不的原因已经说了,但木木还是忍不住说一句:宽带真坑爹

今天最少两,明天不敢保证也两但保证最少四千字那啥,月票不好意思求了,推荐票给几张来鼓励一下木木好吗?未完待续)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方便】

明末小海盗的第334章汉城谋【上】

第335章 汉城谋【中】

而在明朝,也因为绫阳君李倧的政变,发生了巨大的争议,甚至一度盖过广宁大战造成的影响。。。光海君李珲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没有人察觉到的。不说朝鲜不少大臣都对明朝感恩戴德,就是努尔哈赤也希望离间明朝和朝鲜的关系,可以释放出这些消息。

因此在朝廷上,敌视光海君的大臣也有一部分。甚至有大臣提议,派官员到朝鲜,监视光海君,不过鉴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通过。

虽然有不少人痛恨光海君,但正如宁完我所说的,也有大臣不认同绫阳君李倧的所作所为。皇帝做的不地道,难道臣子就可以造反吗?

光是这一个理由,就让天启帝兔死狐悲、心有忌惮了。有那个阁臣敢在这个问题上表态啊?你支持谁都不好,特别是支持绫阳君李倧的所作所为,那些御史立刻一个弹劾过来,不需要写的锦团花簇。只需要一句话——莫非君yu仿倧之事?

这一句话就足够叫人浑身冷汗直冒,随时刀斧加身了。

而且在这方面,登莱巡抚袁可立最是旗帜鲜明的。第一份奏折,几乎是跟着唐继光派来的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

紧接着没有过几天,袁可立有上奏折。“李珲袭爵外藩已十五年,于兹矣,倧即系亲派,则该国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岂容倒置。即珲果不道。亦宜听大妃具奏,待中国更置。奚至以臣篡君,以侄废伯,李倧之心不但无珲。且无中国,所当声罪,使东江讨之,以振王纲。”

大意就是说:李珲这个家伙是,当国王都已经有十五年。李倧是他的亲人,也是朝鲜国的臣子啊!君臣有已经定下的名分,帽子和鞋子怎么能够倒过来穿戴呢?就算李珲这家伙不厚道,也应该让大妃上奏折。让中国来到处理。怎么能够论到臣子篡位,以侄子罢废伯父的地步呢?

李倧这家伙啊!他的心里面不仅仅没有李珲,还没有中国啊!应该颁布他的罪名,让东江军讨伐他。以振天子的纲纪。

袁可立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光海君那一边。而且成了讨伐李倧派的领军人物。倒不是袁可立的地位多么高,袁可立虽然是帝师,但在他上面的少说有十人之多。但问题他们都很谨慎的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表态,立刻让朝廷风向直吹讨伐李倧。

不过不知道是朝廷顾着处理广宁大战后的事情,还是琢磨着柔和拉拢朝鲜。总而言之。内阁在这事情上,并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只是这样,对于唐继光而言,已经足够了!

朝鲜因为是明朝的属国。所以有这么一个制度。得不到宗主的册封,不能够叫国王。叫大院君。简单一点来说,现在李倧是名不正言不顺。就算被人造反。明朝也不会来帮忙的。

现在朝廷冷处理朝鲜,唐继光完全可以派兵攻打朝鲜,复辟光海君。只有成功,朝廷上的大臣没有人在这事情上挑得了唐继光一点错,要不然他就成了支持绫阳君李倧的人了。就算失败了,唐继光也有光明正大的借口掩饰过去。我这是为了正儒家正气!

同时唐继光让魏忠贤帮忙,将朝廷那里反对李倧的奏折,都让人誊抄一分。再从北塘的私港那里,用快船送到汉城下。

拿出放在上面,具备代表xing的几份奏折,唐继光立刻笑了,很开心的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