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偾榉郑�灰�壹揖�趴�冢�岱獯笤壕�氖虑椋�溉湛纱� 蹦�晡掖筮诌值乃档馈�

李倧听到册封二字,登时呼吸有些急促了。朝鲜是一个儒家独尊的国度,而儒家最重视什么呢?名分也!打仗都讲究师出有名,做什么都要讲究,先把名确立下来。

而李倧现在欠缺的就是名分,没有大明的册封,别看金自点他们现在叫李倧陛下,下面的黎民百姓只会喊李倧大院君。而反对李倧的人,也有了反对李倧的理由。你看,上国大明都不认同你,你叫我们怎么认同你啊?

至于为什么这么严重,也是因为当时信息不发达,让人把明朝一切都往好的一面想。哪怕是现代,信息如此发达,都有人认为美国人放的屁都是香的,整天想着移民。

在朝鲜这种情况自然就不罕见了,一些无知的儒生,甚至把明朝皇帝当是圣人一样看待,对于明朝颁发的命令自然很是崇拜认同,认为如同真理。

李倧虽然明知道唐继光是趁机勒索自己的,但还是咬牙说道:“不知道书信?”

“在这里!”宁完我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上面还有一个火印,表示没有被人拆开过。

这次还是李贵代为接收,用手捏了捏信封,感觉里面没有硬物,这才拿给李倧。

李倧接过后,深呼吸一口气,压了压心中的焦躁,拿出一柄小刀,刮开火印,慢慢抽出里面还带着墨香的书信。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李倧还禁不住胸口剧痛,几乎两眼一黑要晕倒在地上。

唐继光信上没有客套话,直接开门见山的写出了条件。

一,租借平安西道、黄海左道于东江军抗击建奴,租期九十九年。

二,每年无偿支助十万石粮食,用于抗击建奴。

三,开放仁川、海州、镇海三港口,持东江军颁发通商文书者,可在三港免税贩卖货物。

四,允许以一万两价格,购买大静及旌义二县除县城外所有土地,用于设置牧场。

五,断绝和建奴的外交,关闭边关的榷场、马市,并以重罪禁止与建奴之走私。…;

六,签订攻守同盟,东江镇为建奴所进攻,必须派兵支援,兵力为建奴进攻兵力之两成。朝鲜为建奴所进攻,东江军也必须派兵支援。

七,东江军于仁川港驻扎五百水军一千士兵,稳定朝鲜局势。

这七个条件中,三、五没有什么问题,六勉强可以接受,毕竟算是互助互利。虽然唐继光在这里挖了个坑,没有说派多少兵支援。

但一、二、四、七这四个条件可就不同了!‘一’虽然名为租借,但谁不知道这差不多相当于割让,不过就是留下个想念。

‘二’就不用说了,那可是十万石粮食啊!在辽东换为银两,相当于二十万两银子啊!而朝鲜地形,上文已经说过了,超过八成都是山区。最大的两个平原分别是汉江平原和大同江平原,也是朝鲜农业主要产地。汉江平原自然就是汉城一带了,大同江则是平壤城一带。

现在平壤在东江军手中,而且恐怕也吐不了出来的了。也就是靠汉江平原了,但朝鲜立国二百载,自然出现了一个所以朝代都无法避免的问题。贪污、土地兼并,再加上李倧得位不正,还要拉拢两班贵族,这就使得国家财政收入更加短缺了。

‘四’和‘一’差不多,名义上还是朝鲜的,但这两个县合在一起就是济州岛,孤悬于海外,朝鲜难道还真能够管得了吗?

‘七’就不用说了,东江军兵力虽然少,不过一千五百人,但东江军的战斗力就不用说了。这……能够当五六千朝鲜军来用。这不是往自己头顶上悬挂一柄利剑吗?这事情放在谁身上,都是不乐意的。

。,

第337章 进退维谷

见李倧不说话,呆呆的看着书信,朝臣禁不住有些着急了,这里面到底写着什么啊?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看完吗?

几人对视一眼,最后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放在李元翼身上,李元翼虽然是南人党党魁,但因为西人党大部分人都没有担任过高官,最高官职的金鎏也不过是兵曹参判,也就是二把手。李贵稍微好一点,当然过吏曹参判,虽然都是二把手,但六曹当中吏曹无疑是第一的。

因此不得不把相当于明朝内阁首辅职位的领议政给了李元翼,现在自然让李元翼来了。

在众望所归之下,李元翼虽然心底有些不大想打断李倧的思路,谁知道李倧会不会因此迁怒自己的?但最后,李元翼还是迫不得已的开口问道:“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