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将他捆绑,捆来。”

“喏。”几个骑兵笑哈哈地骑马下去。

这是没办法教了,赵匡胤站起身,他对这个院子十分好奇,想要到处看看。宋九是严令外人观看的,但那个学子敢不让赵匡胤看?乖乖地打开门,让赵匡胤一一察看,共有十间大房屋,一个大棚,许多房屋里摆着古古怪怪的东西,还有一些铁矿石与石炭,一个大模具,是一个很高大的烟囱,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并且材料他也未看到过。这时代有粘合剂,石灰与糯米粉,为了防止民工偷吃,在糯米粉里加一些牛粪汁,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可这个烟囱虽高,却是真正的灰色。还有一些奇怪的炉子,赵匡胤好奇地问它们是什么作用。李柱摇了摇头:“陛下,小人也不知道,据九先生说是为了冶铁与炼钢准备的。”

这也是一个大课题,几十个大臣立即仔细看,但他们能看出什么?倒是看到一大堆图纸,上面是古古怪怪的示意图,一大堆字母阿拉伯数字与公式,这个更看不懂。

总之,宋九是用了心。

赵匡胤夸道:“还行。”

“皇兄,若非为他那些私钢,他才不会如此上心。”

“二弟啊,齐家治国,家齐好了,才有心思治国,能分一些心思于家,能分一些心思于国,就算好臣民了。”

“是。”

孔夫子这句话说得确实比较朴实,想要百姓爱国,首先国家也要爱百姓,家弄好了,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心全意想着国家,有那些人,将国放在家之上,终是少。孔子那时没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说法,就是论人性也是比较质朴的,但这就是人性!七个字,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对人性的合理分析,战争与和平运用的分析。天下不是治出来的,是打出来的,国家却是治出来的,家要齐国也要治。至于后来的儒家,越扯越没边,或者往极端方面延伸。苏东坡与章惇过独木桥,章惇敢过,苏东坡不敢过,听到老虎来了,章惇看热闹,苏东坡不敢看热闹。苏东坡为自己掩饰,说都不爱护自己,怎能爱护别人?曾引起很大争议,实际过份爱护自己肯定不对,过份不爱护自己太为难人,这皆是极端的表现。

因此宋九与两个博士说了一句,说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唯独不进反退的就是儒学。

骑马速度快,相国寺也比较好找,宋九“捆来”,衙役们招子亮,禁兵招子也亮,没真捆,将绳子放在后面做一个样子。

宋九从禁兵身后翻身下马,看到一大群人略有些傻眼,问:“陛下,诸位相公怎么也来了?”

“难道不欢迎吗?”

“陛下前来,微臣欢迎之至。”但一会儿就不同了,宋九将二十一名学子喊来,喝道:“我教你们那七自?”

“自爱、自律、自信、自强、自尊、自知、自理。”

“为何有七自?”

“人不自爱,就不会在意自己名声,会做出各种不好的事。人不自律,就没法克制自己的贪婪惰性,不能用功学业。人不自信,就没有勇气挑战自我,无法更高更强。人不自强,遇到困难时就不敢挑战它,特别是我们这些贫困子弟,起点低,必须有勇气通过努力将起点弥补过来。人若不自尊,就不会维护自己的道德尊严,行为准则,而会放任自流。人若不自知,就会产生好高骛远做过份不切实际的事耽搁时光,或者胸无大志,一生碌碌无为。人若不会自理,就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从而以寄生别人得活,有了地位便是贪官污吏,没有地位会因懒隋而走捷路做出种种违法犯罪的事。”二十一名学子有气无力地答着。

赵匡胤与群臣对视,这个七自与那十五条师规真的不错,然而就是赵匡胤也想不通,它为何出自宋九之手?

看来老天爷有时候未必是长着眼睛办事的。

“我再问你们,我是如何评价我朝与陛下的?”

这个得听听,一起竖起耳朵。

“九先生说陛下是忠厚长者,士大夫们也兢兢业业,我朝似在开创一个千古未有的景象,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在这大好时光里有所作为。”

“忠厚长者啊,过奖朕了,”赵匡胤夸得不好意思,十分谦虚地说。这一条颇为满意的,这小子是自私,但对自己比较忠心,也热爱这个国家。

这一夸,连诸臣都感到满意,怒气渐渐消解。

赵匡义在边上摇头苦笑。

但就说正事了。

“陛下是长者,为何你们要害怕陛下。君王是一国之主,百姓的父母,因此必须要关爱子民。什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