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4页)

卖给王府。

因为一个王继勋,使整个洛阳乌烟瘴气,但没有一个官员敢出头。特别是崔家来京城打官司不果后悲愤地上吊自杀,朝廷仍不问,更没有一个官员敢出头了。

于是王继勋公开吃人肉,还与一个洛阳的和尚一边吃着人肉,一边品尝着说什么样的女子人肉才能好吃。

听着戚少春的禀报,潘怜儿担心地说:“官人,别学崔浩。”

宋九说了邺城打虎的事,潘怜儿一点儿也不懂,因此这段时间翻看了南北朝的史书。鲜卑人融汉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北魏孝文迁都穿汉服一变,二是北周苏绰改革,府兵赐姓一变,到了隋朝鲜卑人彻底与汉人融合了,但在这之前发起者却是拓跋焘时的三朝老臣崔浩,他在北魏推广九品中正制,崔李卢王郑为高,什么鲜卑人,小地主都不行,老子是龙,儿子那怕是傻子也是傻龙,老子是虫,那怕儿子是赵匡胤,也是一条大爬虫。这个不提了,然后修国史,勒石为碑,说是鲜卑人是汉朝李陵后代。实际崔浩用意是好的,鲜卑入主中原,两族矛盾重重,原来血脉也是汉人血脉,是一家人了,就不会有矛盾。可是鲜卑人不乐意,你说什么汉人高门俺们就忍了,居然还说我们是被我们打败的匈奴降将李陵的后代,闹将起来,拓跋焘将崔浩斩杀,满门诛绝。但不久后,几乎所有鲜卑人以李陵后代自居,包括现在遥远的契丹北部地区一些部族仍以李陵后代自居。

然后先行者呢?

让宋九千万不要做这个先行者。

宋九按了按她的手,表示赞同。

主要他没有官职,就没有话语权,说也没有用。这时候他对权利**仍不重,可不久后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扭转了他这个心态。(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 不杀人(下)

王继勋吃人肉迅速在京城流传,但不管知不知情,还是没有人敢谈论花蕊夫人的死因。

可她的死,效果显著,不但没人敢谈论花蕊夫人的死,连对赵匡义的是非都很少有人敢谈论。

由此,赵匡义整治东水门外变得很顺利。

他问宋九,宋九说我不想接手,事实除了宋九外,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接手,那么只有一种方法,让其自然恢复,但之前必须做一件事,植柳拆草棚子。

可执行下去没有那么简单,植柳河边的房屋怎么办?拆草棚子,那些仆役怎么办?

春天渐渐深了,赵匡义开始整顿,不但植柳,还于河边兴修了一条大道,宋九说了,赵匡义还能不明白宋九意思吗,实际宋九想法很简单,使河北环境变得美好起来,自然而然就会有游客前去,生机也就重新恢复了。可这一来,拆掉的房屋会更多。赵匡义派了一些幕僚过去查看,除了一些必须要保留的房屋让它保留,道路绕开,余下的全部写上一个个大大的拆字。限制在十五天内必须拆掉,否则到时候官府会派衙役过来强行拆。

自己儿拆,还能得一些砖瓦木材,官兵衙役来了,什么也捞不到。

再就是那些草棚子。

衙内的契股倒下,许多衙内收手,或者转移到河洲那边,但还有一些衙内坚守岗位,主要是作坊,这些作坊仍能谋一些小利,有作坊就有工匠仆役。不过待遇比以前稍好一点,没有人敢过份虐待仆役了。然而现在这些草棚子也写上一个个拆字。仆役住哪里,自己儿想办法去。能留着是你们的本事,留不着是你们无能,但这些简陋的草棚子同样必须在半月内拆掉。

接着配合苏晓整合鬼店。

邸店空着也没有关系,但必须按照造价估价,然后征收城廓税,以前的税务不计,但去年一年的税务必须补交,今年一年的税务也要交齐。城廓税率不高,不过一个征税与一个不征税。截然不同。用此强迫店主将空店以超低价出售,卖不掉的自己儿拆掉,省得一栋栋空屋子一到晚上无人住而阴气森森。

若是换以前,这会捅一个不小的马蜂窝,可此次开封府执行下去,十分顺利。

赵匡义在整治河北,赵匡胤在宫中读书,读到尚书尧典这一段时,感慨地说了一句:“尧舜之时。四凶之罪,只从投窜,为何近代宪网如此之密?”

卢多逊说道:“陛下已经算是仁君,自开宝以来。非大恶者,多贷其死,自开宝二年至今。所贷死罪者几乎有四五千人。”

赵匡胤微微有些自得,但一会儿蹙起眉头。问了一句:“传言宋九知惠州两年,未判一名死囚?”

“陛下。此子不喜杀人,又是小州,时间又短,即便未判死囚,也颇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