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徒四会让林烨照顾?他怕是巴不得自己一天到晚从吃到穿地伺候林烨才是!

这话水溶心里想着,嘴里可不敢说出来。以自己这小妻子的性格,若是知道了她千疼万疼的弟弟被徒四染指了,那还了得?

“放心吧,不是还带着那么多随从吗?舅舅给林烨的两个人,不但是护卫,更是长随。伺候人都极是细心的,你别想太多。倒是父王和母妃那里,天气转凉了,是不是安排人送些东西过去?”水溶忙着转移话题。

黛玉扑哧一笑,挑了挑秀气的罥烟眉,“还等王爷吩咐?我昨日已经打发人送了两车东西过去。便是大毛的衣裳,今年新做的也都赶了出来送过去了。”

“贤妻,贤妻!”水溶一挑大拇指,赞道。

黛玉抿嘴笑而不语,低下头去轻轻咬了一口五丁包,顿时鲜香满颊。

如此过了一月有余,中间林烨只打发人送了一回家信,便再无音讯。黛玉林灿都是十分着急,生恐他会出什么事情。

水溶在朝中也无消息,不知道徒四他们到底办差是否顺利,心下也是暗暗着急。

眼看着到了年底,黛玉忙到了十分,既要操持王府的各色事宜,又因林府里没有主持中馈的女眷,林烨又不在京中,只得将那一摊子事情也接手过来。收年礼,送年礼,各处庄铺缴租盘账,忙的她恨不能团团转,倒是一时将对林烨的担忧减了一些。

腊月十九,徒四与林烨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自金陵返回京城。随行的,还有被押解进京的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士卿等大小官员二十余人。

其实,徒四与林烨的这趟差事,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复杂棘手。

究其原因,不过是帝王心术罢了。

甄家,乃是忠敬王的母族。其势力在江南一带堪称庞大,便是京中的关系网,也是盘根错节的。忠敬王当年乃是太上皇最为宠爱的儿子,若非甄妃早逝,最后问鼎皇位的,还不定是谁。就算是这样,这忠敬王与宣宁帝之间,也是朝臣所公认的面和心不合。忠敬王,并非没有野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样的情形下,宣宁帝如何会放心甄家在江南独大?早在即位之初,怕是就已经着手布置,要铲除甄家了。

这次金陵舞弊案,不过是一条导火索罢了。

徒四林烨到达金陵,虽说费了一番力气才算是拿到了金陵舞弊案中官商勾结,泄露考题,枪手代考,试卷放水等证据。

宣宁帝在徒四出京前给了他密令,以查看金陵舞弊案为幌子,暗中调查甄士卿贪赃枉法的证据。说是调查,金陵那边儿密探不少,徒四所做的,大多是将证据整理汇集到一起。待得时机成熟,不但舞弊案中牵涉的官员,还有往年谎报灾情吞没赈灾银两等罪行的官员一一落马。其中,自然少不了甄士卿。

这次,只是将一干有嫌疑的官员押解京城,待得刑部、大理寺审明后,才会定罪。故而,这些官员的家眷,都是由人禁在金陵大狱之中,并未随行来京。

徒四与林烨两个进京后不及回府,先行去往宣宁帝跟前复命。宣宁帝早就得了消息,召集了内阁大臣商议审案事宜。

若说前边儿调查科考案是棘手的差事,这审案子就是烫手的山芋了。说白了,皇帝的心思谁都明白,都知道是要办甄家。且这次甄士卿已经被押解入京,十有八九,是跑不了的了。但问题是,要定罪,就得让他张嘴认罪。这人在官场数十年,说句狡猾如狐也不为过。更何况身后还有靠山。这太上皇若是念及旧情,又当如何?别的不说,这大刑伺候,怕是不能招呼到甄士卿的身上。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让他认罪?

大伙儿心里明镜儿似的,甄士卿,是绝对不会认罪的。

他们自问,自己是没这个本事的。便是有,也必须说没有!

宣宁帝看着他们,心里冷笑,脸上却是十分为难,“众位爱卿竟是不能替朕分忧?难道,这要朕去亲自审案?”

刑部尚书李大芳上前一步,躬身道:“回皇上,臣以为,甄士卿一案案情复杂。刑部固然有审案定案之责,但是臣等毕竟对案情不够了解。故而,还望皇上能够调熟悉案情之人协助。”

大理寺卿石进哲也回道:“荣王爷与忠勇侯乃是承办此案的重臣,以臣之见,不如由他二人主审,臣等协助。”

宣宁帝等的便是这个,当下拍板:“便依石爱卿所言。”

略一停顿,“另着忠敬王世子徒睿溪一同协查。翰林院编撰林烨此次金陵办差有功,着升任大理寺少卿,以备审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