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的实力;大班屋在地产高峰期天价转售;也大赚了一笔。

他唯一的败笔;就是大力支持了陈松青;汇丰银行不仅提供了亿美元左右的贷款给他;旗下的投资公司获多利还深度参与了佳宁集团的股票操纵;结果到了1984年;佳宁集团破产;负债高达uu亿港币;损失惨重。

根据沈冲前世看过的报道分析;说陈松青胆大包天;贪婪无度;1979年初;他只是个身家10uu万左右的小地产商;后来得到马来西亚的巨额贷款之后;飞速膨胀;什么都做;除了房地产之外;还涉足旅游业;航运业;保险业;电影业等领域;不仅在香港做;在日本;泰国;美国都大规模投资……

()

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点的是这个人心狠手辣;在1984年初;佳宁集团大厦倾覆之际;他买凶杀人;勒死了案件关键人物;导致检方证据不足;最终逃过了牢狱之灾。

虽然沈冲和陈松青之间;还没有什么瓜葛;花边绯闻即使曝光了;陈松青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未雨绸缪;提前做个危机处理的预案;总不是坏事

沈弼大概是把陈松青当作下一个李嘉诚培养了;可惜李嘉诚只有一个;不过这是汇丰的事;不是沈冲的事……

“一个月前;隆丰国际以发行新股的手段;筹集了大量社会资金;然后以每股55港币的价格;收购了包玉刚家族持有的p50万股九龙仓股票;大家注意;隆丰国际是包玉刚旗下的子公司;这番操作;等于左手转右手;并没有丧失九龙仓的大股东地位;但如此一来;他成功剥离了个人财务上的负债;保证手上握有充足的现金;进可攻;退可守。”袁天凡指着幻灯片;说道:“综合来说;包玉刚大约持有30九龙仓股份;置地集团这边是%出头;现在九龙仓的股价已经被推高到每股70多港币;置地集团想要重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至少要动用8亿的资金;不过不管是置地集团;还是怡和洋行;现在都拿不出这么多钱。”

70年代末;怡和洋行在海外的扩张陷入困境;大股东持股偏低;置地集团则因为经营手法保守;被华资地产商冲击;利润大幅下降;市值还不如净资产多;两家公司都是资本大鳄垂涎的对象;面对不利局面;怡和洋行的董事会主席纽壁坚采用了“连环船”的自保措施;和置地集团互相持股;互相援助;避免被人从资本市场狙击;丧失了经营主导权;因此置地集团和包玉刚争夺九龙仓;怡和洋行自然要参战。

在金融市场上几次冲杀;沈冲已经不是穿越之初的金融白痴了;他马上发现了问题;问道:“隆丰国际发新股的规模如此巨大;普通散户根本买不来多少;背后是哪些大商家?”

“市场上有消息称;汇丰银行认购了不少隆丰国际的新股;而长江实业则包销了全部新股的”

“有这两个强援;九龙仓基本上已经是包玉刚嘴里的肥肉了。”沈冲微微点头;说道:“我们有多少九龙仓的股份?”

“一亿美元基本用光了;买了ru0多万股;占九龙仓全部股份的;因为下手早;每股成本在港币左右。”

“足够左右局势了。”沈冲沉吟一会;问道:“置地集团有什么动静?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就在几天前;怡和洋行的大班纽壁坚和置地集团的总经理鲍富达约见了包玉刚和他的女婿吴光正。”袁天凡按了一下遥控器;切换了三栋大厦的照片;说道:“纽壁坚的条件是;只要包玉刚把九龙仓的股份转给怡和;置地集团在港岛的所有物业;随便他挑;然后包玉刚挑了这三个;金门大厦;太子大厦;太古大厦。”

“包玉刚这是狮子大开口啊。”沈冲啧啧赞叹;说道:“按照市值;他手上的股票价值l亿;可是光金门大厦就值10亿了;太子大厦和太古大厦更是中环位置最好的两栋楼;比金门大厦更贵;这种条件;怡和洋行绝对不会同意的。”

“没错;纽壁坚开出的条件是金门大厦;九龙的星光行以及半山的一些豪宅。”

“如果是霍英东;或许会同意这个条件;毕竟星光行是他永远的痛。”沈冲大笑;说道:“可这个条件对包玉刚来说就太小家子气了;他在全世界都有豪宅;根本就不在乎半山不半山。”

“沈先生高见;话不投机;双方最终不欢而散。”袁天凡拿起桌子上的另一个遥控器;按了一下;打开会议室的电动窗帘;然后说道:“九龙仓在尖沙咀;九龙;新界以及港岛都有码头和货仓;可以说;谁掌握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的货物装卸和仓储业务;包玉刚以航运起家;自然势在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