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莫不是凤之清看出她来了?

毕竟她与他一起长大,十年——并不是十天。

湘儿突听凤之清这样说,怔了怔,等回了神祥装想了想,便应了。

众人进了屋子,请掌柜写了书信,便告辞回府了。

(注:凤之清虽是庶出,但是按照礼教,嫡母便是母亲,故称呼花娇龙为母妃)

凤之清的思绪

众人回到王府,凤之清并没有什么举动,只吩咐丫鬟带她们回房休息。

湘儿与皎儿心里有许多不解,谢过凤之清后便回了房做商量。

回到房里,湘儿就与皎儿一番分析。

午膳时,湘儿便请送饭来的丫鬟取两套丫鬟衣服来。

湘儿与皎儿用了午膳,丫鬟便把衣服送了来,她二人换了一身粉色的丫鬟衣裳出了屋子,问了凤之清派来保护她们的侍卫公子目前的所在,便前去找他。

凤之清此刻正独立在东厢房院子里,他的身前是一方开的正艳的腊梅。

不远处凤之清的近身侍卫早就习惯了他对花草树木的静赏。

凤之清却并不是在赏腊梅,他的思绪回到了一年前的今日,镇南王府的腊梅前,江南的天湿冷,冬天并不太会下雪,京城就不同了,真正的霜雪寒天,腊梅花黄似腊,浓香扑鼻,开的娇艳。

那一天清晨,他要送给皎儿娘亲的梅花簪,她没有接过锦盒,便匆匆走了。

你可知道,说出那句我喜欢你,需要多大的勇气。

应该是情窦未开吧,你笑得清澈纯真,瞬间将我的表白从男女间的爱恋变成了兄妹之情。

湘儿与皎儿出现在院门口,侍卫通报了凤之清,没多久便带她们进去。

凤之清没有回到屋里,仍旧立在院子里的腊梅前,看着两人走近。

这些日子的相处,每每看到那名绿衣丫鬟,总会想到皎儿,她们的容貌、身高、眼神、身上的香味,没有一样相同,却止不住的让他想起皎儿。

她的背影给他强烈的熟悉感,低头做事时一丝不苟的神情,还有她从未开口的嗓音。他甚至从未听湘儿叫她名字,每每总是湘儿与她走近后两人耳语。

随着时日的增加,愈发让他疑惑。

今日突听得她们要去花满堂,不由得震惊,与皎儿有关联的地方又多了一件,他的疑惑更甚了,不得不让他想要拨开云雾。

在花满堂时听到掌柜要留她们住在店堂后院,又准备带她们回江南,一时竟脱口而出要留她们在府里……

给你做丫鬟,咱不白吃你的

湘儿走到凤之清面前,学着府里的丫鬟行礼。她虽然在苗疆穿汉服,说汉话,却并不曾学过汉礼,性子里总是有一半苗人不拘小节的成分,如今她真正的想做个汉家姑娘。

皎儿跟在湘儿身后,一同行礼。

凤之清见她们穿着丫鬟的衣裳,不解的问:‘湘儿姑娘,为何如此穿着?

凤之清的声音很温柔,不似初识时带有伤感的语调,也不似上午温雅的话语,确实夹杂了一缕温柔在其中,就像面对皎儿时一样。

“公子收留我们在府里住着,又答应送我们去花家,我们苗人讲究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湘儿自当不能在府里白吃白住,愿在公子身边做个丫鬟,一直到去花家寻我舅舅。”湘儿虽然在说“报恩”,话语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凤之清身边自从他五岁起便没有过丫鬟,身边都是墨竹与他的书童和几个近身侍卫。

凤之清轻咳一声,“湘儿姑娘不必如此,你先前救了我等性命——如今只是举手之劳。”

“那……也最多只能抵消公子送我们去花家,湘儿怎好在府里白吃白住。更何况虽然公子派了几名侍卫保护我们,但比起来还是跟在公子身边最是安全了。若是我们在公子身边,公子的侍卫也就不用派出去了,公子也多几人保护,而我们自然也随着公子一起安全。”湘儿把十五妹妹教的“歪理”说的脸不红气不喘,“无赖”的很有“道理”。

凤之清觉得他这二十多年人生,头一回遇到说话总能把他噎住的人,心下哭笑不得。

转念一想,留二人在身边,大家有个照应不说,不更能让他看清那个充满迷雾的“丫鬟”嚒!

凤之清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女子,顿了顿,对湘儿道:“那……好吧。”

湘儿见他答应,笑得嫣然。

湘儿虽不是倾城之姿,却有极好看的笑容,那是纯真无邪的少女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