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挽救一个企业的方法无非是三种,一是开源,二是节流,三是甩包袱,如果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解决,那这样的企业就长痛不如短痛,干脆让其倒闭来止损,好让政府把精力投入到其它有救的企业。”

……

杨贵平侃侃而谈,第一次在戴博艺面前显示出了他的果敢。

戴博艺被吓了一跳。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些企业确实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边缘,但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没有几个领导敢来下这么大的决心,毕竟那事关一大批国企职工的前途和生存问题。

包括戴博艺在内,他也很难下定这样的决心。

难道真的被逼到了这一地步?

“能说说具体的思路吗?”

对于杨贵平的激情,戴博艺并没有粗暴反对,而是想更深入地了解,来看看这么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这真的是一盘大活棋吗?

第393章 温文的温柔杀

下一盘大活棋,这就是杨贵平昨晚冥思苦想的结果。

尽管这个想法还没完全成型,但他还是决定先跟戴博艺商量一下,毕竟这个计划要想实施,必须得到戴博艺的大力支持,否则就只是一个空想。

面对戴博艺的询问,杨贵平再次仔细斟酌用词。

“企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依我看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思路,二是要有政策支持,三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咱们湘水县的亏损企业基本上都是面临这样的情况。”

“政策的问题还好吧,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思路,我们可以尽量向上面争取,就好比供销公司那样。”

“资金的问题就不好办了,毕竟现在全省的国企改革都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如果我们东打一枪、西打一枪,在单个企业上碰到问题就向上面要资金,就更加有难度……”

按照杨贵平的看法,如果湘水县每对一个企业进行改革,碰到资金问题就向上面伸手,这样要到资金支持的可能性基本很小,哪怕他杨贵平再有背景。

毕竟站在他姥爷的角度来说,他考虑的是全省的这盘大棋,依他的性格,如果湘水县的动作对全省的大局无益,他是不太可能徇私舞弊的。

而争取一部分资金的唯一可能,就是把整个湘水县当一盘大棋来下,针对湘水县所有的亏损国企拿出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并且能让这种统一解决方案成为全省深化改革的典范,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戴博艺不得不承认,杨贵平的这一看法又非常正确。

对于深化企业改革来说,最大的难题其实既不在于思路,也不在于政策,而是在于资金。

基本上湘水的每个企业都面临这个严重的问题,才导致改革无法顺利实施下去。

应该说,全省甚至全国都在面临这种情况。

“这样吧,你先弄一个完整的方案来,咱们先集体讨论一下,如果可行,我们再往上报,征求一下上级领导的意见再考虑实施。”

戴博艺拿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主意。

“行。”

杨贵平准备告辞。

但临走之前,他觉得有个问题还得提醒戴博艺一下:“戴书记,如果真正实施起来,恐怕又有一批企业领导会掉乌纱帽啊!”

杨贵平说得尽量委婉。

靠,这小子在威胁我,看来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戴博艺差点就想骂娘了。

在玻璃厂的问题上,职工们要求最强烈的就是严查祝文,但戴博艺怕又来一场官场大地震,始终没敢轻易松口。

没想到现在杨贵平却提起这事来,这不是在很委婉地表示不满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要是杨贵平的这盘大棋如果真正可行,一旦动起来,那湘水县在这方面的任何动作,都会成为上面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捂盖子恐怕会出更大的问题啊!

“你先去弄方案吧。”戴博艺无奈地挥了挥手。

杨贵平之所以刻意提醒戴博艺这一点,他自然是有意的。

在他看来,很多国企之所以走向衰落,一方面有外在的原因,另一方面却是企业领导人的不作为和贪腐,供销公司和玻璃厂都是这种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杨贵平是深恶痛绝的,如果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也就罢了,一旦成为了他所管的事,他就会零容忍,以免让这些贪腐领导带坏了风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