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框定的未来几年,主要指从现在算起的五至十年,也就是中共第五代领导人的任期。在这段时间内,中国若能处理好下面一系列战略因素,那么就可能顺利跨越眼下的困境或门槛,否则情况可能不容乐观。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不可能每一个战略议题都进入未来五至十年的视野,但下列几个议题则是未来五至十年一定无法回避的:

中国的周边战略:

如前所述,中国近年在周边遇到的一个巨大困惑是,中国越发展,周边环境越复杂;中国一边强调与邻为善,一边面临四面被围的局面。中国作为一个面积辽阔的陆上大国,其边境(包括海岸线)是否平静,将直接决定其发展的态势。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大部分:一、南海问题;二、朝鲜半岛;三、东海局势。其中,南海和东海问题均涉及海洋,而且分别涉及东南亚国家和日本。近来则不断有消息显示,日本正在联合东南亚与美国,准备在南海问题上制定航行自由权的统一标准,这一问题涉及东南亚、美国乃至欧洲的共同利益,很容易形成对付中国的统一战略和统一战线。

朝鲜半岛是令中国头疼的另一个问题。虽然理论上朝鲜的核武器不可能直接针对中国,但由于这个国家的特殊体制,朝鲜拥有的核武器就犹如用细丝悬挂在中国东北部上空的一把利剑,细丝不断,中国东北部就相安无事,否则就很可能粉身碎骨。而悬挂利剑的细丝是否将断,则完全取决于朝鲜领导人的一念之间,而不取决于中国方面。尤其是金正日去世后,朝鲜内部局势未来变化,则更是牵动中国的心。

第一章 中国的战略反思(10)

但究竟如何评估朝鲜对中国的战略作用?在这方面,显然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朝鲜依然是中国的战略屏障;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朝鲜作为中国战略屏障的作用早已消失殆尽,中国必须尽快与其隔断联系,迫使朝鲜逐渐返回国际大家庭,并学会遵守国际文明社会的游戏规则。

两种说法各执一词,但均有其合理之处。其实,所有的这些思考,中国决策者及其智囊们未尝不懂。问题的核心在于:对朝鲜半岛战略上的尴尬,恰恰折射了中国本身处境的尴尬。

中国在南海和朝鲜问题上的困境,虽然都折射了崛起进程中中国在外部环境上的困惑,但从本质上又有所不同:南海问题反映的是中国周边环境的挑战,以及周边国家面对中国这一庞然大物崛起的疑虑和警惕;朝鲜问题的困境,则既折射出中国面临的战略挑战,也折射出中国自身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问题上的两难。而中国在朝鲜问题上艰难徘徊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处境,则显然又与近年中国国内问题的上升不无关系。本章后面还将谈到这一点。

中国的周边战略困境若持续不能找到突破口,那么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中国高层和民间,仍将在周边问题上持续处于疲于奔命的“救火”状态。若届时中国国内社会矛盾仍无法得到有效舒缓,那么这一“救火”状态对未来中国发展所构成的负面效应将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大陆对台战略:

两岸关系不但始终牵动中华民族的心,而且也直接关乎中国大陆未来的长远发展。几年前由于民进党和陈水扁的台独路线,两岸关系一度达到紧绷状态,甚至让人闻到战争的硝烟。

最近几年,由于台湾内部政局的变化,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但两岸关系的两大根本症结依然没有消除:一、导致两岸关系紧绷的台湾内部蓝绿对决依然没有消除;二、两岸的政治框架依然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之道。而只要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两岸关系不但不可能柳暗花明,而且还可能隐藏继续爆发冲突的种子。

尤其是2012年1月台湾领导人选举之后,马英九虽得以成功连任,但这将是其最后一任。马英九若要在民族历史上青史留名,就必须寻求与大陆在政治关系上的突破;不然,如果下一届是民进党上台,那么两岸关系发展逆转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若2016年前,亦即在马英九第二任期内,两岸关系仍不能在上述两个结构性问题上有所突破,那么2016年以后的两岸关系将依然充满风险,而届时中国的周边局势若再起风浪,那么情况就比较危急了。总之,稳住了台海,也就在相当程度上稳住了周边。未来五到十年,中国仍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值得忧虑的是,随着近年中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崛起,大陆内部存在一种普遍思维,即:只要大陆实力继续发展,台湾实力继续衰退,不愁台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