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决战1 (第1/1页)

竺敬的提议,理论上当然是可行的。 只用弓弩投石车之类远程攻击,依托城墙之利防守自然也是可以的。 只是防守,如果是在守军力量充足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做些其他尝试的,比如适度的主动出击。 城池争夺的进攻与防御实际就是战略纵深的拉扯,所以一般的城池都会有个城寨什么的,以成犄角之势。 简单来讲,三里之城,五里之郭,这就已经决定了城内这么大点地方,就是全拆了房子种粮食,也是不能完成物资的长期自给自足的,还说三里城墙,就是七里周长的城墙,一米站一个人,也是需要差不多四千人的,多少地的粮食才够养活四千人的。 所以城池从一出现,就决定了他是不能断绝跟外界的物质流通的。 像现在的梁山,如今还需要从外面采购些新鲜蔬菜,还要从梁山泊中打鱼。 像历史上的东京汴梁,被金军锁城之后,就已经崩溃了,城内宛如炼狱,城破不破的也就关系不大了。 城池被锁,被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就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大部分守城方会选择半路狙击一下,或者打个防守反击什么的。 而梁山的防守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一般攻城战。 一般情况下兵法说的是对的,十则围之,围城比攻城多,也比攻城明智。 切断对外联系,然后围住慢慢炮制,派内奸作乱,挖地道,大型云梯攻城等等。 但是梁山是在水泊中的,没有绝对的水军优势断绝水上交通,封锁个屁啊。 难不成还真能围住八百里水泊? 而北三关外的缩头滩,是一段四百步长百丈宽的硬石滩。 挖地道? 知道梁山那么多人,为什么没挖护城河? 那么硬的地面怎么挖?! 同样的,大型攻城器械也是不好进来的,这般狭长地段,推过去真的很难,也很慢,只要城头上还有弩箭投石车,那就是活靶子。 于是这梁山攻城从一开始就是伤亡最大,最艰难的那种攻城方式,盾牌,长梯,弓箭手,拿人命硬堆。 爬城墙! 百多丈长三丈多高的关墙,防守的压力真的不大,甚至对比很多知名的关隘,都更容易防守。 只是梁山也是有防守不足之处的,就是没有战略纵深! 梁山太小,别说自成循环,就是朝廷大军压境之后,每天的垃圾清运都是问题。 尤其是五谷轮回所的垃圾,之前忽略的小问题,如今围城就是大麻烦。 这个问题真的不小,建城扎营先建茅房,古人比我们想象的要更讲究一些,最起码是不能往水泊里面排的,而靠掩埋,梁山这地方是真的不太大。 所以王烨对于主动出击这事,是很早之前就有腹案在的。 只是,是现在吗? 王烨在战场上发呆,而战争依旧在以一个奇怪的形式展开。 就是很奇怪的形式,第二波的攻势在投石车和神臂弩的打击之下,不到关墙百步距离,便停步不前,继而退到三百步的距离,然后在督战队之前停住,双方僵持。 看的出来,朝廷攻城大军之中并没有一个能说了算的统帅在,最起码前面是没有的,不然不会就这么对峙消磨士气的。 只正面战场上这般拖拉,倒是把第一关后登陆的那群人给闪在了那,梁山大军就在身后,这般登陆的数百人,是真的会很容易就全军覆没在那的,两个浪花都没有。 “李懹。” “在!” “带竺静去找萧军师,让他升帐议事,讨论一下,能不能主动出战?如果能,什么时候能做好出战安排。一个时辰内告诉我结果!” 李懹一愣,“喏!” 王烨当然知道自己这命令就是脱裤子放屁,既然有什么时候能做好出战安排的话语,那自然就不存在“能不能主动出战?” 不过是~ 找个理由罢了! 王烨不过站了大半个时辰,然后就下了城墙,来到第一关下掏出来的一间密室。 “我军此时出战必胜,理由有三:一是官兵人数太多,十数里联营,大部分人根本看不到战场,而这官兵并不如何精锐,一点溃败则满盘皆输。我们不需要打败十万人,只要打赢当面的三五千兵马就可以了!” “二是官兵良莠不齐,而且内部不合。这两日攻城,都是江淮、京西地方禁军拼命,而东京的上等禁军做督战队。双方有怨已久,或许一时畏惧朝廷威势,不敢刀兵相向,但绝不会同心协力!” “三者朝廷统帅不知兵,那高俅浪荡子出身,或许有些小机灵,但于军略是糊涂的紧,就这两日的乱命就能看出,这般攻城,岂不是浪送儿郎性命。他自己怕官家生气,一身荣辱都在官家看重,如今倒行逆施,不把士卒性命当人看,自然会败!” 果然,在聚义厅稍微讨论之后,在这密室内,萧嘉穗的话,掷地有声,说的一群头领跟着点头。 这话是朝着王烨说的,实际却是说给众头领听得。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