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部分 (第1/4页)

“韩先生认为龙亭湖那边是明代周王府遗址吗?”王教授没有说事情,反而先问道。

“难道不是?根据那座遗址的位置,还有你们发掘出来的那件青花碗,还不能证明?”韩孔雀疑惑的道。

“那件龙纹青花碗不能证明什么,而位置。又不能十分确定,所以才来找韩先生帮忙。”周教授此时开口道。

“那件龙纹青花碗不能证明什么?”韩孔雀是更加疑惑了。

来这里之后。一些好东西韩孔雀自然是要看看的,特别是那件青花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

撇口,深腹,圈足,里心青花双圈内绘正面龙。龙头肥硕,双目有神,椭圆形的龙面,脑后的鬃发向两侧飘动,龙颈扭曲。尾部短粗,爪窄小尖利,爪指间距拉长,是十分典型的明龙爪的特征。

碗外部绘双龙穿行于祥云之间,追赶宝珠,龙鼻上翘呈如意形,下巴极长向前伸展,整个龙的姿态是向前方涌动,形象生动而飘逸。

有趣的是,碗外部的双龙姿态相同,只是一个开口,一个闭口。

一般来说明代行龙张口的较多,从绘画技法上说比较容易把握住龙的精神面貌,而闭口龙纹较难表现出龙的气韵,《图画见闻志》云:“凡画龙开口者易为功,合口者难为功。”

画界有“开口猫,合口龙,言其二难也”之说。

该碗外壁的行龙即为一例:虽然口唇紧闭,但形态优美,神采飞扬。

这样的东西,如果不是皇室用品,那谁也不敢用,这样的东西在一座府邸当中被发现,难道还不能证明什么?

“韩先生去看看就知道了,主要是我们发掘出来的一些建筑物有点不全,所以就有人认为那座遗址不是明代周王府。”周教授道。

“如果否定这个,那就算出土再多明代的皇室用器,也不能证明什么啊!”韩孔雀此时知道了,这时有人想要他们证明那是明代周王府,而要确切证明一座古代王府的遗迹,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1981年春的龙亭湖清淤工程刚开始时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工程的进展人们在湖底不断发现有残砖碎瓦,最后竟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基址。

这立刻引起了考古工作者们的注意,开、封文物工作队开始进行勘探。

根据地层中出土的器物如一个龙纹青花碗及及遗址的位置,考古工作者们认为这就是明代的周王府。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又发现周王府之下与墙基相接的还有一层墙基。

其土质,土色,及夯窝大小都与明代明显不同,可能是北宋皇宫。

从此之后,那里就被认为是明代周王府的抑制,而现在为什么又要推翻这个结论?

“既然是这样,你去看看就是了。”李达看韩孔雀犹豫,最后推波助澜的说了一句。

“那就去看看,不过先说好,如果我帮了忙,你们可要履行诺言。”韩孔雀道。

“只要能够证明那里确实是明代周王府遗址,我们发现的东西,肯定任由韩先生任选一件。”周教授道。

看周教授回答的毫不迟疑,韩孔雀反而更加疑惑了,看来这些人所图甚大,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容易就答应他的要求。

不过,反正是白占便宜,韩孔雀也无所谓。

龙亭风景区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北边,占地面积83。13公顷,园内古建筑巍峨,御道两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游者慕名而来的理想景区。

历史上曾有七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王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

当年的皇宫所再地就是如今龙亭一带,金朝末年,龙亭一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在此建周王府,后因黄河泛滥,渐成废止。

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

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

解放后,这里被辟为公园,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

今天的龙亭仍然保持着清代“万寿宫”的建筑风格,在南北5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和龙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筑的宏伟气魄,又兼有南方建筑秀丽的建筑风格。

午门是龙亭景区的大门,作北朝南,雄伟壮观,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了历史。

进入龙亭大门,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条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