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 (第1/4页)

是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补给。”

大帐内顿时喧闹起来,两名持反对意见的长老急道:“三万骑兵,我们怎么供养得起!”

苏支一摆手,“各位听我把话说完!”

大帐内再次安静下来,苏支道:“我估算过,三万骑兵在草原停驻一个月,需要五千顶帐篷,当然帐篷他们会还,主要是粮食,我们大概需要供应五十万只羊,之前我们表态愿意赔偿三十万只羊,那么这三十万只羊可以扣除,实际上还要再出二十万只羊,这五十万只羊正好是要上贡给契丹的税羊,我想今年就不用给契丹了,说不定我们还可以从契丹哪里捞点什么,大家看怎么样?”

众人都心动了,如果不用给契丹供羊当然好,而且最好以后都别给了,每年五十万只羊和十万张羊皮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他们也明白苏支的暗示,一旦隋军报复契丹,奚人必然有收获。

一名长老道:“既然大酋长已经这样说了,大家就表决一下吧!如果多数人赞成,那就可以答应隋军。”

每个长老面前有一个碗,大家向碗里放进豆子表示赞成,空碗表示反对,而作为大酋长,苏支可以放三颗豆子,两名不赞成的长老心里明白,只要苏支同意,那么表决肯定通过,更重要是,他们也想从契丹哪里分一杯羹,既然大家都同意,他们也不做这个恶人了。

片刻,所有人都向碗中放进了豆子,苏支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就给报信隋军一个明确的答复!”

(未完待续。)

第699章 老将不满

从来护儿夺取辽东半岛开始,隋军便开始大规模向辽东半岛运兵,一船船的兵力向卑奢城汇聚,卑奢城山顶的空地上已经驻扎了一望无际的大帐,短短十天时间,隋军便分别从北海郡和东莱郡向卑奢城运送了六万大军,连同来护儿的两万军队,一共有八万大军驻扎在辽东半岛,还有近千艘战船停泊在卑奢城所在的海湾和回龙镇海湾。

为了打赢这场战船,隋军动用了二十万石粮食和无数盔甲兵器,另外还征用了三千艘小船和一万民夫,民夫的作用是装卸粮食物资,这就是走水路运输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民众劳役。

海湾山顶上的一间石屋内,数十名文官武将济济一堂,由主帅张铉站在沙盘前给众人讲解高句丽最新的兵力部署情报和高句丽的近况。

“这次高句丽一共从各地调集了十万大军,加上拱卫京城五万大军,一共十五万军队,他们为了夺取辽东已倾尽国力,而我们也调动了十二万大军,我们双方从兵力上旗鼓相当,但战争打的并不仅仅是军队数量,还有军队战斗力,军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等等,理智地说,我们双方实力也差不多。”

说到这,张铉用木杆指着沙盘道:“战场有两个,一个辽东战场,一个是平壤战场,对方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并没有倾兵杀去辽东,而只派七万军赴辽东作战。”

“大帅能确认高句丽只有七万军队赶赴辽东吗?”旁边房玄龄沉声问道。

张铉一般不喜欢别人打断自己的谈话,但房玄龄是例外,这不是房玄龄个人的疑问,所有将领都有这个疑问,如果辽东只有七万高句丽军队,那么他们从水路攻打平壤就会遭遇八万高句丽军队的抵抗,众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有丰富的经验,打仗首先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发生,如果拖成旷日持久的战争,唐军会不会趁机进攻河北?瓦岗军会不会大举进攻青州?

“从辽东传来的情报,高句丽是向辽东出兵了七万大军,这个情报和我们在高句丽得到的情报基本吻合。”

张铉停住了话语,他感觉到了众人的担心,便笑道:“各位请放心,虽然高句丽做好一切准备,但我们不会跟随他的计划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这场战役取胜的关键。”

众人纷纷返回自己的军营,房间里只剩下张铉和房玄龄以及杜如晦三人,这时,杜如晦不解问道:“殿下刚才说在高句丽得到情报,难道我们在高句丽也有情报点吗?”

张铉笑了笑道:“在平壤附近我们确实有一队斥候,但他们能给的情报只有浿水中有多少战船,入海口部署了多少军队等等诸如此类,但高句丽调动多少军队去辽东这种高层核心情报,他们接触不到。”

“那殿下怎么说和平壤的情报吻合呢?”

“我只是信口开河而已!”

张铉微微笑道:“我这样说是为了让将领们相信我们已经完全控制局面了,甚至高句丽总兵力为十五万我也是听商人的估算,并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