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胍�ゼ咚��膊恢劣谀敲次蘅杀绮怠�

钱元脩也说过为官者不得经商的说法的,书铺也因此挂在郭燕的名下,可他们总归是俩口子,书店也算是雅物,可它总归算是商户,将来要是真被人挑出来,钱元脩也落不到好。因此,钱元脩说过,如今他并没有打算把铺子做到如何如何,将来即使想要做大,也不能够挂在他们夫妻名下。

郭燕听从钱元脩的安排,现阶段自然是求稳为主,就算是有银子扩张铺子,也要等有可靠合适的人再发展,这些,也只能够等以后再说,如今钱元脩读书,她要生产,做生意挣钱养家,只要能够维持家里人的生活,够过日子就够了。

可今天来的这位客人显然是等不及了,郭燕想了一下,“你去跟那位客人说,请他把他说的那本书带来一观,我们在做道理,另外,等他走了,你把那本《异物志》送进来,我先看看再说。”

阿力应了一声去了,不多时,就把书给送了过来,“那位客人说明天就把书带来。”郭燕又问了一番那客人的年纪,穿着打扮,也不过是一个常见的读书人而已。

郭燕也不急着,先去给两个孩子把功课检查了一遍,又说明天可能有事,就把明天的新课一起教了,才回来坐在桌旁,细细的翻阅起这本《异物志》来。

异物志》,顾名思义,就是记载了些平常少见,稀奇古怪的东西的杂书。

此书书页已经泛黄毛边,看上去有些念头了,郭燕翻阅了一下,看上去应该是一本旅游杂记,作者署名宋膺,书上图文并茂,记载了许多周边国家的新异物产,不光有动植物,甚至还有少量的水生物,图案清晰,文字诙谐有趣,连郭燕都知道这书应该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只是为何钱元脩竟然没有把它列入特别保护范围之类,竟然放在外面被人盯上要以物易物?

等到吃饭的时候就把这本书和这奇怪的客人的事跟钱元脩说了,钱元脩道:“等他拿来了书可以看看,要是值得,换也可以”。

郭燕终于把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这书看上去不错,为何你放在前头?”

钱元脩不紧不慢的用饭,“这是本杂书,虽然也是名家所作,可总归不是正途。”

好吧,连著名的唐诗都成了旁门左道,这种游记杂谈自然归不了正类,郭燕也知道千里马向来是等着伯乐去寻的,像这种不识货的人,你也不好去品评。

第二天,客人如约而至,郭燕让阿力把客人带来的书直接交给钱元脩,让他看看可有交换价值,等了片刻,钱元脩亲自出来了,递给郭燕一本书,一脸兴奋的模样:“你看看这本书,换了可值得?”

郭燕低头一看《新修本草》四个字,郭燕两眼放光,“《本草纲目》”四个字脱口而出,随手翻了一翻,可惜作者不是李时珍,可上面一溜的名字也够让郭燕兴奋的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别的不知道,长孙无忌、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鼎鼎有名的唐朝开过元勋之一。

原来还以为唐朝没有了,她所知的李白、杜浦等历史名人也跟着烟消云散了,谁知道,今天竟然又看到了一个历史名人。

郭燕抚摸着书,有些兴奋莫名,眼里竟然泛起了泪花,“长孙无忌编的,自然不差。”只有看到这历史上熟悉的名字,才能够证明自己的来处,这是穿越历史,不是架空的朝代。

“这本书是景宗皇帝下令编纂的,长孙无忌只是主持而已,”钱元脩没有注意到郭燕的情绪变化,自顾自的说着话,“当年隋朝乱政,军阀割据之下,弄得各处民不聊生,景宗皇帝振臂一呼,万里响应,他本人才俊非凡,仿若天生降世,文可安邦,武可治国,手下也人才济济,不乏精兵强将,这长孙无忌就是第一人,他是宗皇帝的内兄,开国皇后的哥哥,世宗皇帝的舅舅,曾经受封于文渊阁大学士,死后供奉于文渊阁内,享国家供奉,??????。”

第二十章

《异物志》固然是本好书,可是跟《新修本草》对比,显然后一本书更得钱元脩的青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各人喜好不同。

钱元脩因为自身隐疾,学习了医术,不仅自身受惠,其家人也获益匪浅,尤其是郭燕怀孕以后,他每日都要给她号脉,却发现随着胎儿月份不同,郭燕的脉象也有了轻微的变化。

可他到底是经验浅薄,又没有别的孕妇可以用来甄别比较,也不知道郭燕这脉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多翻阅书籍来解惑,《新修本草》作为一本药典,自然也收录了一部分脉案,对一些疑难杂症也有记录,因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