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王平安道:“可从牢中提取死囚,但死囚多为成年人,即便是数量够。也只能是代表一部份人,还需要有老幼才成。臣认为可以先从奴隶中征集,只要愿意参予辨证者,可以脱去奴籍,改成良家子,如果这人不幸死去,他的家人可以改为良家子,从此再不做奴隶!”

“好,这个法子可行”。大臣们一头,以一人之命,换全家脱离奴籍,从此不再做奴隶,这点一定有很多人愿意,人数一下子就可以凑齐。

可程知节却忽然说话了,他道:“奴隶和死囚都是贱命,在他们身上就算是辨证好了,可也不见得平常百姓,也能从辨证中得利益处啊”。

封建社会的人,和现代人想法不一样,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分三六九等,就算是患了同样一种疾病。因为贫富不同,身份高低有别,那么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社会局限性,这个社会就有这个社会的特点,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

在座的人,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几乎没有出身贫困的,俱是豪门贵胄的出身,象长孙无忌,乃是鲜卑皇室后裔,李绩家中豪富,房玄龄家中豪富,褚遂良家中豪富,就算是王平安,都是家中豪富。殿上各人,非富即贵!

王平安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真是阶级社会啊,人跟人不一样都到这种程度了!他道:“如果要让良家百姓参予进来,那最好是普通良家子可以得到土地,如果士子们主动参予,那就请礼部记档,科考时只要不是太差,就录取了吧!世上人人都有需求,按他们所需求的事,进行满足,以便让他们参加辨证!”

褚遂良道:“那明科可要录取很多人了,万一出现了上百的进士,那可怎么办?”

李世民摆手,道:“这个无所谓。他们能为国分忧,理应得到奖赏。他们舍得出命,难道联就舍不的进士名额吗!”

房玄龄呵呵笑了几声,道:“那士子们可要大大地感谢王平安了!”

王平安忙道:“是感谢皇上和太子殿下,还有各位大人,小臣有什么地方值得感谢的

房玄龄摸了摸胡子,心想:“挺会做人,你以后肯定官越做越大,今天只是个伯爵,可封国公的日子一定不远!”

李世民道:“好,就这备办。那地方呢,选在何处?”

李绩道:“离长安百里之外,有个石坑村。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出,可以将村中百姓全部迁出来,咱们去村里辨证就好,封锁道路,如果辨证失败,放火烧村,把山也一把火烧了,便可保无忧。”

李世民道:“好,就这么办对王平安摆了摆手。

王平安这才站起身来,退到绣龙墩上坐好,腿都麻了,下次再进宫奏事,看来得准备两个护膝,免得再跪得膝盖生疼。

君臣们又说了好一眸子的具体事宜,这才散了。

一出宫,尉迟恭便拉住王平安,笑道:“有没有想老夫啊,无病子。这回你可风光了,你得请老夫喝酒”。

王平安却道:“尉迟大人,你还欠我一套宅子呢,我一直都没管你要。现在给我吧,我要建伯爵府了。对了。我的封地折柳县,到底在哪里啊?。

摘编于(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封地在玉门关外

耐出恭笑道!“你怀记着这事儿哪!老夫刚刚从外地回知,没来及去找你,而你又不去老夫家索耍,自己非要去住和尚庙,有好房子不住,这能怪得谁来?”

王平安咦了声,道:“你怎么知道我住在和尚庙里?”

“你的事,老夫都知道!”尉迟恭得意洋洋地道。他看到李绩正在宫门口上马小声道:“以后一段时间,你就要跟着李老头儿混饭吃了,还不赶紧去拍他的马屁。正好,等会咱们去喝酒,带上他,套套近乎。以后办事,他也好不会为难你!”

王平安看向李绩,道:“他很喜欢难为别人吗?”

尉迟恭摇头道:“不喜欢,他为人一向随和,但世上的事难说得紧。万一你马屁没有拍到位,他难为你一下两下的,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王平安立时快步上前,来到李绩的跟前,道:“李大人,下官”学生今日与你相见,深为你的风采所折服,所以想请李大人吃酒玩耍”

李绩刚刚坐到马背上,没等王平安说完,马屁尚未拍完整,他便哼哼两声,道:“不必了,老夫喝不的酒。更不喜玩耍。你和尉迟老头儿去就成了,他这辈子最喜欢三样事。一是在背后叫人老头儿,二是喝酒。三是抱女人,你们味道相近,相投亦是正常!”说罢,打马便走,根本就不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