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部分 (第1/4页)

穿越这么多年了,苏天成知道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大部分人,特别是各级的官吏和军官,并非是一个人,牵涉到的人是很多的,甚至有家族的牵连,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你一样的想法。

穿越的苏天成,看透了太多的事情,也不可能要求大家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

这么多年来,江宁营很少提拔军官,卫指挥使层面的军官,几乎就没有多少更新的,这也是苏天成详细考虑的结果,提拔的人太多了,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道人家的真实想法,将来自己离开了,到台湾去发展了,或者说到台湾是独霸一方了,人家不一定会跟着去。

穿越这么多年以来,苏天成一直都是委曲求全的,所谓的大展宏图,也是有很大限制的,穿越到崇祯年代了,不依靠体制的力量,苏天成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依附流寇,更是不可能的选择,既然选择了依附朝廷,维持大明王朝的统治,该承受的委屈,就必需要承受。

离开草原的时间到了,洪承畴、秦良玉等人,都不是很明白,苏天成为什么要离开草原,参与到收复台湾岛的战斗之中,在他们看来,收复台湾岛,不是很大的难题,依靠着水师的骁勇,肯定是能够成功的,而且驻守在台湾岛的荷兰军人,总的兵力不超过三千人,这样少的兵力,在江宁营看来,不足为虑。

不仅仅是洪承畴等人,莫啜和佟差,都感觉到不能够理解。毕竟草原上的事情还有很多,察哈尔部落被剿灭了,但后金鞑子最为有力的支持者科尔沁部落,还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草原上有可能出现巨大的变故,但也有可能被稳定住,毕竟如此的情况下,皇太极是需要耗费诸多的心思的。

如此的情况下,苏天成留在草原,对于壮大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力量,对于削弱后金鞑子在草原的影响,对于草原部落的归顺,是有着巨大影响的。

苏天成这次离开草原,带走的人员是有限的,渠清泽、刘铁汉等人,跟随苏天成离开,洪承畴统领草原的征伐事宜,秦良玉率领大同边军,回到大同,不需要驻扎在草原了。

锡伯族部落的新驻地。

这里以前是察哈尔部落左翼中旗的驻地。

洪承畴、秦良玉、渠清泽以及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的军官,都集中在这里,包括大同总督秦良玉、锡伯族部落首领莫啜、达乌尔族部落首领佟差等人。

苏天成的神情很是严肃。

“洪承畴,草原的事情,就交付给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让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更大的强大,我大明朝廷与后金鞑子的谈判,最多能够持续到六月,我们征伐草原,完成了预定的任务,皇太极想着通过谈判,得到缓解的机会,我们没有让皇太极得逞,只要草原部落不平静,皇太极就无法安心,后金鞑子就不能够全力集聚力量。”

“台湾的重要,我不想多说了,你们曾经有过不少的疑虑,认为草原的事情非常的重要,相比较来说,台湾是微不足道的,只要能够平定了草原,彻底击败了后金鞑子,我大明王朝就能够稳定下来,但你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万里之外的荷兰人,居然能够到台湾岛,能够占据台湾岛,我相信你们记得汉朝的时候,曾经有一句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我大明王朝也是一样,不管我们内部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但异族是绝对不能够入侵的,这样的事情不能够开头,我们要让异族入侵者知道,想着觊觎我大明王朝的利益,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七十四章 精心的准备

苏天成首先回到了登州。

在他看来,攻打台湾的战斗,不是特别的困难,远没有在草原征伐这样的复杂,但后续的建设,就要困难很多了,如今的台湾岛,可不是几百年之后的摸样,台湾被视为贫穷落后的地方,甚至在朝廷某些大人的眼里,台湾是蛮夷之地,这么多年,大明朝廷几乎没有对台湾用心,就算是台湾被西班牙殖民者与荷兰殖民者占据了,也没有顾得上。

拿下台湾岛,仅仅是开始,最为主要的还是在后续的建设,自己既然准备在台湾岛立足,就要想方设法的建设好台湾。

朝廷很多年没有派遣官吏到台湾去了,实际上也是派不过去的,一方面台湾早就脱离了朝廷的控制,派去的官员,也无法到达台湾,另外一个方面,基本难以派遣官吏到台湾岛,除非是遭遇到贬斥,或者不被众人待见,谁也不愿意到台湾去。

不要说台湾,就算是辽东等地,一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