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沈辰早在小时候便将府中书房的书册翻了个遍,那里都是沈家祖辈们留下的藏书,身为官宦世家,对于考核之事自然有书册记载,以沈辰过目不忘的能力,知道这些自是再正常不过了。

沈定海话落,他便说道:“的确,光若是政绩的话,确实无法撼动县令之位。所以,我才说要足够的支持。”

“那你所谓的支持又是什么,仅仅是县丞的话……”沈定海没说话,但话中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县丞还是不够分量。

沈辰则微微一笑,慎重其事的说道:“在城中官职者,有资格抗衡县令的人,其实至始至终只有一人,那就是——县尉袁铁!”

这话一说,沈定海父子二人脸色都为之一变。

他们当然很清楚,县尉袁铁是什么人。

一个县城的权力分割,以县令为上,下设县丞、县尉为辅职,也就是二把手和三把手。

在很久以前,县令是一手掌管一县的财权和军权,可谓支手遮天,因而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导致地方势力飙增,成为了历史上许多次战争的根源。

后来,各国进行改制,县令便只是负责文职工作,军权交由县尉管理,只有在边防地区,县令本身是武将出身,因而在战事可以统筹本城的兵权。

自然,在远离战事的各大县城中,一般是没有驻军的,所以县尉所谓的军权其实也就是管理一群捕快。

但青川城却有些例外,青川城多山,自生匪患,在历史记载上,不知有多少山贼作乱,因而青川城一直是有驻军的传统在,如今青川城有驻军两百,兵权自然就落到县尉的手中。

县尉由郡中都尉管理,受郡守辖制,亦由州级的武官管理。因而,县尉虽然官品低于县令,受起辖制,但县令并不掌握县尉的任免权。

再加上县尉袁铁本就是郡中调来的,手上又有两百兵士,不卖县令的帐也就理所当然了。

沈定海看着外孙,目光中颇有几分赞许,说道:“若有袁县尉的支持,你舅舅上位的胜算必定大增。不过,你可知道当初袁县尉上任时,安世杰专程摆下接风酒宴,结果袁铁根本没去。后来安世杰亲自去拜访,结果却被拒之门外,碰了一鼻子的灰,敢如此对待县令者,全县官职者只怕也只有此人了。”

11章 县令之路(完)

第12章 一力担当

沈绪元也犯难道:“这袁县尉的大名我也是如雷贯耳,但其人却未曾谋面过。只是听说此人颇为孤傲,而且甚为轻视文臣。他手下那班兵士也都不卖城官的帐,这见都见不着,要想让他支持我,只怕比登天还难呐。”

沈辰淡淡说道:“要想让袁县尉支持舅舅,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有得到此人支持的机会。”

“什么事情?”沈绪元忍不住询问。

“平息山贼之乱!”沈辰掷地有声的回道。

这话说得二人又是脸色一变,沈定海眉头一皱,目光迥然,慎重其事的问道:“辰儿,你的意思是,你竟有平息山贼之乱的方法?”

“辰儿你当真有此能耐?那袁县尉可没少为这事情烦恼,合两百兵力十数次围剿尚未有所得。若真能剿灭山贼,那不止解了袁县尉的心头之患,更是我青川之福啊。”沈绪元不无激动的说道。

若是以往,沈辰说这话必定又会训斥一番,但现在二人对沈辰印象大为改观,已然信了七分。

自从县丞府邸离开之后,沈辰这几日可都没有闲着,他早将目标锁定了县尉。自然,山贼也就成为了关注的对象,便从廖虎那里得来了不少的情报。

廖虎本就是行商之人,常年往返郡县各地,耳通目广,所认识的三教九流人员极多,对于青川山贼之事自然再熟悉不过。

因而沈辰琢磨几日后,便已有几分头绪。

在现世,商场如战场之说早已盛行,商人熟读各种兵书亦是时尚,沈辰虽无商业上的野心,但书卷上的知识却是一学就会,如今经过重生,宿慧得已成长,战术策略倒是一通百通了。

对于二位长辈的询问,他认真点点头道:“辰儿确有方法。”

一句话令沈绪元亦大增了信心,他豁然站起身道:“爹,辰儿既然有此信心,我又岂能坐以待毙,明天我就去拜访一下袁县尉,不管见不见得着他的面,这一步是始终要走出去的!”

见儿子豪气顿生,沈定海微微颔首,却又摇摇头道:“不可,你刚从牢里放出来,便去拜访袁铁,此事必定有耳目传至安世杰耳中。若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