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告诉徒弟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不对,指导徒弟的迷津。当然了……”沈波忽然调皮的一笑:“那也要徒弟也是最上乘的才行呢!”

东方龙见沈波饶着弯夸自己,也不禁大笑起来:“好好好!有你为徒,实是为师的大幸啊!”

“能得您为师,亦是子睿的大幸啊!”

“哈哈哈!”师徒俩至此开诚布公,再无一丝隔阂,对视大笑起来。豪迈的声音飘荡在这片辽阔的海域间,久久不散。

第二十七章龙王岛

龙王岛位于岱山岛东北部,即是古时所谓的蓬莱仙岛。到了清朝时改称衢山岛,有通衢大道之意,这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曾多次从扬州一带出发经海上到天台山,在其东入溟海,求道访仙时,多次经过这片海域,在他的《莹禅师房观山海图》中,曾写下经过东海蓬莱时的印象:“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

衢山岛辖大小岛屿七十九个,其中住人岛屿五个,即是衢山本岛、小衢岛、黄泽岛、鼠浪岛、下三星岛,统称衢山岛。岛域总面积七十三平方公里,其中衢山本岛面积约为六十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八大岛。本岛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东西长约十八公里,南北平均宽度四公里。

衢山岛和金庸先生笔下用过的桃花岛属于舟山群岛范围。不过衢山岛比桃花岛大了近二十平方公里,而且桃花岛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主要是一旅游区域,而衢山岛虽然没太多旅游景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却是高了很多。

元朝初年,南宋将领张世杰曾把衢山岛作为抗击元军的最后一块基地;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匡珍曾占据此片海域,一段时间曾作为起义军的根据地;明朝年间的倭寇之乱就不再重复,正在写呢;清嘉靖年间,海若匪,蔡牵等曾在此海域间与清军转战达八年之久:清朝末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舟山本岛后,抗英烈士,定海三总兵之一…………郑国鸿的儿子郑鼎臣,从乍浦招来义军,与英军在岱山南浦激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击外敌侵略的悲壮史诗,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先生为圆强国之梦,曾亲临长涂岛,察看其理想中的军港……

不过这里也是有个旅游景点的,那就是观音山。

观音山位于衢山岛西南部,纵横七点五公里,由天灯山、小天灯、乌贼岩三个山峰组成。与海天佛国普陀山相距三十四海里,素有“佛国姐妹”和“第二海天佛国”之称。

相传,观音菩萨得道成佛后,要选有一百个山头的地方作道场。一天,她带着善男、龙女,驾着五彩祥云,从东海上空冉冉而来,行至衢山岛上空,见最高山上云雾迷漫,苍松挺拔,景色优美,是建道场的理想之地。她落下祥云,坐在山上,从东数到西,从南数到北,连数几遍,只有九十九个山头,觉得不够如意。她又驾云到了普陀山,见景色也十分秀丽,数四周山峰,数来数去又是九十九个。这时她身旁的弟子说“菩萨坐的不也是一个山头吗?”观音这才想起先前在衢山数时,也是把自己坐的那座山峰忘记数进去。从此,她虽定居南海普陀,但把此山作为“陪场”,时不时来逛逛。观音山名称由此而来。

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观音的智商实在是耸人听闻,和那骑驴找驴笑话中的主角不相上下,确非一般常人所能及也。

当然,在本文中,这个岛的名字自然就是龙王岛了!

相比桃花岛上的遍地桃花,龙王岛上更多的却是青翠的树林与灌木。只有在东方龙住处附近,才有着一片绚丽的桃花林。

师徒二人下船后,东方龙指着前来迎接的人一一给沈波介绍:

“这是龙王岛总管李双李大叔。”一位四十来岁的清秀中年人对着沈波点了点头,沈波回礼。

“这是连毕连大伯,是负责龙王岛财务管理的。”一位身型微微发福,头发油光水滑,带着商人职业笑容的老人敛住笑容对沈波招呼了声,沈波回礼。

“这两位都是我们龙王岛的教习先生张文赵武,负责龙王岛弟子的文畴武功。”两人皆四十来岁,一清秀一健壮,衣着甚是齐整的中年人齐声:“见过少岛主。”沈波连忙回礼:“不敢不敢,以后还要请两位多多关照。”

然后就是介绍其他龙王岛弟子了。

龙王岛弟子人数并不太多,大约只在五十人左右,其中有十八个是不足二十的少年人,都是极为英风俊硕的男子汉。

寒暄一阵,东方龙指着从船上拖下来的两个长四米宽高一米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