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意的。一连赶了两场,在永兴场看上了一匹白色壮实、高矮正中的骟马,为一大户人家的骟马,很温顺,主人嫌其为骟马,故拿来卖。

管世敦:“老板,你这匹马啥子卖价?”

马主:“我这匹马壮实、口嫩,十三两是卖价。”

管世敦:“开玩笑啊,一匹正常的马也才十二三两,你一匹骟马也喊这个价,高了点吧。”

马主:“你说高了,你出啥子价?”

管世敦又围着马看了一圈,说道:

“老板,你这马至少已用三四年了,口也嫩不到哪的去,充其量值**两。”

马主:“就是由于主人嫌其为骟马,才让我牵出来卖了,其实这匹马很温顺的,我可以少点,你也增点,如何?”

管世敦:“老板,你们主人为什么要卖,你知道不?因为车拉重物时,关键地方发不起力,比如在陡坡,所以骟马的价比正常马的价低。”双方最后以十两成交。

管世敦专门找了个长得面目和善,年青壮实的小伙子来赶坐车,让他反复在青木关到感恩坝上来回训练了多个来回。

第二十七章 四府观稼

道府厅县四位大员约定八月十三带着夫人由管郎中夫妇陪同于辰时骑马坐轿向青木关进发,中间在高店子吃中饭,于下午申时中到达青木关管家大院,夫人们沐浴更衣,很快便进晚餐。事前得到县衙通知,四乡里正、乡长,将青木关、陈家桥,虎溪河的旅店,客栈都住满了。第二天在场院中举行了观收仪式后便出外在大路上集中,管世敦请四位大人和四位夫人登车,管世敦坐在前边讲解,马车缓缓而行,观看贵州来的民工收包谷。在走完包谷地后便是红苕地,三辆铁**车,装载着满车红苕停在地边让官员们的马车过路,看完收获后本应折返,但大人们意犹未尽,看着前边大个大个的金黄色的柚子,要马车继续前行,观看十里果园。

管世敦早就料到会这样,叫一些女的长工剥好了柚子端到车的两边请大人和夫人们品尝。后面四乡首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果园,而且走到这里皆有柚子吃,虽然有点累,心中也高兴。到了感恩坝,车子折返。三辆拉红苕和包谷的马车已空着停在那,每车可坐十人,一些从未坐过车的纷纷往上挤,田知县看不过去,连忙喝道:“这样乱挤成何体统,让年纪大的先坐上走,折回来再半路上接你们。”

这回是乡里首脑在前面快走,四府官员慢慢边走边议论。回到管家院,在果树林里已摆好几十桌,桌上有茶水,稍事休息后。田大人让大家安静,请重庆知府程大人训示。程知府说道:“各位同仁。各位乡长里正,今天大家都亲眼看见了。要使我们川东,我们重庆从破败、萧条中复兴起来,没得捷径,只有像管世敦这样务本勤农,大家才有饭吃,才吃的饱。因此,大家要像管世敦学习,想尽办法,把荒芜的土地种起来。把荒废的山堡用起来,这样我们川东,我们重庆才能振兴起来,管世敦的事迹就是证明。为表彰他移民填川,务本兴渝的功劳,特送“兴农第一家”匾额一块。”

管世选、管世敦赶忙接住。

程大人举杯说道:“让我们官民共同祝贺管家荣获“兴农第一家”的殊荣,干杯!”

众人:“干杯!”

川东道台查大人也举杯说道:“管家兴农发家说明当今圣上康熙帝的移民垦荒举措是非常英明的,否则,四乡还是一片残破。庶民百姓还在受苦,因此,我们举杯为当今圣上的英明睿智干杯!”

众人:“干杯!”

田县令:“我认识管家已有二年了,管家获这样的殊荣已不是一次了。远在贵州绥阳,就因他引进红苕包谷,获绥阳县令颁发的“务本力农济世惠民”的匾额。这次重庆知府程大人又赠“兴农第一家”门匾,今天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他们的业绩所挣,不是我们对他们偏爱。现在我们为“兴农第一家”诞生在巴县干杯!”

众人:“干杯!”

龙同知:“我是江北厅同知,管世敦是我的门生,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管郎中,但管世敦并未继承父业,治病救人。而是务本力农,推广新的高产的粮食品种,让更多的人吃上粮食。大家不知道,可我知道,他们在贵州已广有田产,收入颇丰,可以说吃几辈人都吃不完,原本没任何理由来四川插点落业。可他们来了,除了为了济世救人别无其他解释。田大人,程大人出于对皇上的忠心,慧眼识人才,给管家以大力支持,管家也不负众望,宁愿高价从贵州请人来耕作,以便打下更多的粮食济世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