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克虏伯:“行、行,很好的名字,既贴切又大气,真不愧为大清皇家海军司令官和水陆上将军。我想给你们提个建议。”

刘芳:“克虏伯先生是位杰出的商人。对你的建议我们非常欢迎。”

克虏伯:“你们产业很多,不妨成立大清管氏产业总公司,下面或按产业类别、或按地点成立分公司。或叫丝织业、糖业、盐业、酒业、餐饮业分公司,或叫重庆分公司、京师分公司等。”

刘芳:“听了克虏伯先生的建议。我很受启发。我想总的名称叫管氏产业总公司,学西洋。世敦任总裁,我任副总裁,下面分北方分公司、东方分公司、南方分公司、西方分公司,其下面再按所产的内容分为公司,如南方洋务公司、南方水果公司。”

克虏伯:“名称很好,双方换货时间,因我方远,从老远运来,时间不好说死,故请听我们通知。我们尽量提前一个月告知,包括货品和数量,尽量以出厂价,这样买出去才有竞争力。我们法兰西远东军火总公司的对手是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我想管先生管夫人是明白的。”

管世敦:“是的,如果我们之间,互相抬价只能两败俱伤,如果以成本价出售则是双方皆能赢利。”

克虏伯:“首次只能按基本相同的比例,经营一段时间以后就知道,根据销售定品种和数量。目前他们的东西已经离开马塞港,你们可准备交换的货品了。”

管世敦立即从顺庆调一船丝织品和从台南调来一船的糖,在五指山准备了一船的果酒。

一个月后首次换货,管氏集团入起二万五千两。法兰西公司的东西皆很适用,尤其是洋油灯,有玻璃罩,不怕风,悬挂式,分大、中、小三种,结果全部配备在峨眉酒家和官府了。火油由此销路很好,同时玻璃也很畅销,峨眉酒家窗户逐步全换上了玻璃,真是一抢而空,各式化妆品有钱人家的小姐少奶奶很喜欢买,纸张也好卖,但香料销路却不行,倒是一种放入食品中的香料却很好销。

经过几次磨合,双方找对了路子,生意越做越大,双方赢利越来越多。

管世敦立即着手在广东东半部的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滑石山的山间盆地通过岳雷,下令地方官,让百姓栽桑养蚕,他又急令三大锦官城各培养三百丝织匠人,同时赶紧在惠东、惠阳、佛岗建了三大锦官城,并抽调熟手加强力量,大量生产丝绸用于外销。由此广东东半部广大山区迅速改变面貌,贫苦农民有了收入,温饱逐渐得以解决,呈现农桑兴旺景象。管家得了大量丝绸,用于外销换货,也赚了大钱。总督林大人说到贯彻皇上创建盛世大业也有了底气。于是管家要山给山、要地给地,他心中明白,管家越在广东兴业,广东变化越快。

法商先从管家进口了大量白糖,加工成用纸包的水果糖,洋糖又卖回中国,管世敦发现这个情况,告诉他,这样运来运去增加了成本,降低了销路,不如卖套加工设备,让我们来加工,结果他接受了建议,卖了一套设备,并将压制法传授给我们的匠人,管世敦放在五指山制糖厂,接着又买了三套压制设备,一套放台南,两套放沱江流域的内江和资州。

洋油灯和火油进口越来越多,管家的所有餐馆都挂上了明亮的洋油灯,来往于西域的大车上也每车一灯,即使夜晚,领头人提着大马灯在前面领路,后面每车一灯,跟着来就是,不怕风不怕雨。

接着管世敦又在云雾山、云开大山通过岳雷下令地方官让百姓种茶,他送去在鄂西采购的优良茶种,并请人教会茶农进行初加工,然后送到他在信宜开设的茶厂加工成名茶粤西毛尖,也用于出口,当地农户见种茶获利很大,便纷纷仿效种起茶来。管世敦又在罗定开设了座茶厂生产粤西毛尖,这下广东西部贫困地区迅速围绕种茶业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林如焘将广东发生巨大变化用奏折的形式向康熙帝作了详细的汇报,得到康熙帝的肯定和表彰。

广州白云山,经洋设计师的设计,并由三千驻军修通广州北门至白云山的大车道和上山之字形车道,以及直接上下的梯道,并请木工邦建了些休息、观景的亭、廊、阁、台之类的景点,和山顶山下两座酒楼——峨眉酒家,开设了载客马车,有偿接送上山下山和来往城区的游客。大门资费每人二十个钱,很快便游客蜂涌。

管世敦与提督商议,让他复员一批老兵和下级军官,安排在新开发的几处地方搞管理、治安及其它一些学技术的位置上,一共用了五百人,解决了军队的大问题。

同时,白云山北边山堡群,及沿河对岸山堡的避暑休闲小洋楼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