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话爰也�坏揭话偻蛄嚼此担��庖�右菜愫侠矸段А�

皇帝感动的都快哭了,这还没完,贾敬又道:“臣知晓一古方,上面写着辟谷丹和续骨生肌膏的炼法,臣一会儿回去就开炉炼丹。陛下放心,粮草伤病都不是问题,此战必胜!”

得国师者得天下么,皇帝觉得在国师面前哭出来有点丢人,因此只拍了拍他肩膀便掩面离开了。

贾敬满意的回府了,晚上召集了一个儿子两个孙子道:“收拾东西,过两日随我出战。”十万人打五万人,不胜就见鬼了,这可是攒军功的好机会。

不止是他这么想,消息一传开,家里但凡走武官路线的都眼巴巴的盯着从军的名额呢,尤其是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皇帝说要御驾亲征。朝臣们阻止归阻止,心中也都打起了小算盘。

什么时候皇帝会御驾亲征,一是胜局已定,皇帝去赚军功了,二来就是刚开国的那几年。现在明显不是第二条么,而且据说李大人已经问好了,国师也去,这就更安全了。到时候雷一打,雨一下,妥妥的功劳到手。

皇帝打算御驾亲征,安排了丞相和六部尚书共同处理朝政,皇后快临盆了,交给他亲娘太后看着也放心。

早朝上一顿乱吵,最后皇帝拍板定案,自己当了大将军,二哥和南安郡王都是副使,国师监军,钦天监监正随军,贾敬家里两个孙子长见识,一起打仗去了。

☆、第62章 六十二

前面说过茜香国跟大青国中间隔了茫茫大海,坐船也得二十来天才到。当然;这很有可能是茜香国地处偏僻;物产不多;造不了大船的缘故。根据往年来往通商和朝拜的经验;茜香国人口也就四十万左右的样子,因此这五万兵力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了。

军队已经从京城出发了,在路上行进了三天,因为是赶着去打仗;所以一路都是急行军,要不是吃了贾敬的丹药;纵是皇帝天天只坐在銮驾上被拉着前行,骨头都要散架了。

这天晚上,安营扎寨之后,几人坐在帅营,听兵部侍郎仔细分析战报。

说实话,五万兵力真心不算什么,因此懂行的几人在朝上也没做太多纠缠,先发兵了再说,剩下的事情路上都能搞定。皇帝御驾亲征,国师一家老小都跟着,这摆明了是去抢战功了。和平了这么多年,能有这功劳不容易。

不过还是要搞明白茜香国为何来犯。

架子上挂着大青国的地图,茜香国在东南角快要出了地图的地方,因为没人去过,只根据推测和史书,拿了个不大不小的圆圈代替。

兵部侍郎手里拿着跟树棍,指着代表茜香国的圆圈道:“陛下,茜香国与我朝实力悬殊,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必不敢来犯,因此臣推测他们必是糟了不能抵抗的天灾了。”

皇帝点头,觉得兵部侍郎说的很有道理。“不对,要照爱卿这种说法,茜香国进犯必是有所图,如何……”皇帝当了这一年多的皇帝,每日耳濡目染,已经逐渐向合格的皇帝靠拢了,因此心中觉得这说法大大的不妥。

皇帝沉思,没人敢出声,等到皇帝理清思绪,又道:“大军上路已有三天,战报送达又是三日前,从东南之地快马加鞭送战报过来又是两三日。要是茜香国遇了天灾,这几日已经够他们掠夺物资,再返回大海了。”

皇帝左右看看,两个监军默不作声,侍郎头顶冒汗,眼睛时不时的斜看向贾敬。

跟国师有什么关系呢?

贾敬见所有人都在看他,不紧不慢的将袖口整理一番,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陛下,臣夜观天象,这几日海上风浪甚大,出不得海,所以臣认为他们掠夺城池是为了短暂休养,只要我等加紧赶路,必能在风浪平息之前将人截住。”这风浪头几日还能说是天注定,后来就是贾敬努力的成果了,儿子孙子都带出来了,总不能让茜香国再逃回去。还有求上门的几个关系,都做到国师了,如何能让人失望而归呢?

侍郎这才松了口气,趁着皇帝不注意的时候擦了擦已经流到眼睛里的汗。

这番话听在皇帝耳里,心里又给国师记了一功,皇帝也没多问,便说:“既如此,今日早早休息,明日加紧行军,不能浪费了国师的苦心。”

“慢,臣还有一事禀报。”皇帝的二哥,在皇帝明显表示“大家歇了吧”之后,又出声将人拦了下来。老皇帝在世的时候,大将军一向都是他做,这次有可能是大将军换了什么都不懂的皇帝做,也有可能是随行了一大批明显是来捞军功的二世祖,还有一个插手插太多的国师,他终于忍不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