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客气就见外了。”

杨寄看到沈岭,顿时心里一松,也就大大咧咧跪坐下来,抓起面前的茶杯,咕噜噜牛饮了一通,方道:“王都督!我这里的九千多人,求你救命!”

王庭川边吩咐上菜肴和美酒,边问杨寄:“九千多人,多少军,多少民?”

杨寄答道:“只有三成多是军,其他都是百姓。”

王庭川吃惊地问:“当年将军带北府军入凉州,好像是好几万之众才对,而且这些年在凉州军屯,也招募了不少当地的壮勇。难道姑臧一仗,损失有那么大?”

杨寄不急着回答,呷着茶,偷眼打量了一下沈岭。沈岭亦是正襟危坐着,略略侧着头,似乎在等他说。既然沈岭没有任何表现,杨寄决定如是说:“损失还好,但是军屯的人马不那么容易召集,更主要是,凑不齐那么多粮饷。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凉州四处的粮仓,大半被叱罗杜文烧掉了。”

对面两人,会意地点点头。王庭川又道:“那么,雍州离得最近,何不请盛刺史援助?”

“他要是肯援助……倒好了!”

王庭川也吃了一惊似的,瞠目好一会儿才愤愤然把手中的玉麈在案几上一敲:“果然是自私自利!为丛驱雀,为渊驱鱼!唉!”

杨寄没听懂最后两个成语,眨巴着眼看向沈岭,沈岭抿了一口茶,对王庭川拱手道:“都督不必担心。叱罗杜文这次奔袭凉州,其实是孤注一掷,听说北燕国内大为震恐——因为杜文此举,未经批准,近乎于造反。”他顿了顿,看了看王庭川诧异的脸色,温文笑道:“既然如此,杜文自然是破釜沉舟,既然是破釜沉舟,自然想利用杨将军,那么,我们徐徐周旋,甚至让他得偿所愿,必然能造成燕国内乱。那时候,就算我们不图他的地方,他也必然无心南顾,岂不是给我们天赐的良机了?”

王庭川由衷叹道:“果然沈主簿谈得透彻!你这样的人才,一直埋没在巷陌山野,可惜了可惜了!”

沈岭笑道:“某哪里一直埋没在巷陌山野?不是已经被杨将军简拔_出_来,为大楚效力了么?”

王庭川点点头说:“极是!沈主簿一心为公,杨将军百折不回,都是国之梁柱,更是生民的救星。当年那首歌谣里唱的……”他突然吞下话头,有些怔忪地看着杨寄,旋又低下头,半晌后才又复抬起,换了个话题道:“吃菜吃菜,尝尝我这里的饭食合不合将军的口味!”

这顿饭谈了很久,喝得欢畅。王庭川吩咐手下把杨寄带来的人先挪到外城中,又叫请将军夫人和小郎君住入荆州城里的公馆。他似乎有些不胜酒力,沈岭拱手道:“那么,都督好生休息,卑职带将军去公馆看一看他家的小女郎。”

杨寄的心情畅悦了很多,回到公馆,阿盼已经睡下了。他掌着灯看了看女儿可爱的睡颜,帮她擦了擦嘴角的口水,觉得小家伙圆嘟嘟的可爱不够。但沈岭拉了拉杨寄的衣袖。杨寄虽有些不舍,还是离开阿盼的房间,跟着沈岭到了书房。

杨寄做了个大揖:“二兄,你今日加油添醋,帮了我的大忙了!”

沈岭矜持笑道:“也算不上什么大忙。看到你没有被一场败仗打倒,我也放心了。”

他接着说:“阿末,你不要气馁。杜文虽然占了姑臧,但是凉州军屯里有不少你的旧部,重整旗鼓没那么难。不过,你前往代郡也不错,若能够拿下代郡和赵北,便等于灭了北燕。而杜文纵使占了整个凉州,却因周边俱是你的人,也无法成气候。”

杨寄摇摇头:“叱罗杜文不可小觑。我们若能取代郡,他自然早就跟紧了不放,不会叫我一个人独大的。”

沈岭点点头说:“这样的话还是要再琢磨琢磨。但是,退一万步,他想当北燕皇帝,我们一路打到代郡,成全了他,也是成全了自己——黄河两岸,汉人居多,总有人心向背,将来扶持杜文在阴山以北做皇帝,划疆而治,他若算计算计,也是划算的。”

“哪那么容易!”杨寄苦笑,“你看我现在要人没人,要粮没粮,覥着脸四处打抽丰,要不是小时候有在你家门口讨饭的经历,现在早就被自己臊死了!”

“阿末,你那时讲韩信,不是讲得挺好?胯_下之辱都能受得,还有什么受不得?”沈岭道,“唯一需要的,就是手黑一黑了。”

这是沈岭第二次和杨寄谈“手黑”的话题。杨寄忖了忖,觉得自己已经比以往狠心多了,难道还不够?他问:“那么,如今赖在王庭川这里,他可能实质性地帮到我?”

沈岭道:“他是个好人,虽则迂阔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