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有件逸事特别值得一提。先前厕所探查之时,曾在街道的阳光工厂(残疾人作业所)作案,此时正好以一技之长将功赎罪。阳光工厂充分表扬彻之的好人好事:工厂人手不足,一直卫生欠佳,彻之君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帮了大忙。每次打扫完毕,在那里领份下午三时的点心,吃完回来。

彻之普通高中毕业以后,成为川崎市的公职人员,先供职于清扫局,后来工作调动至特别护理养老院,大到澡堂,小到轮椅,都是清扫工作的一部分,每月领份工资。

(爱水如命→清扫浴缸→以一技之长受人赞许→终于成为职业。这些多亏了他对水的偏执啊!)

*衣物的洗涤

彻之对洗衣机水管排出的废水和水泡也兴趣十足。我一洗衣服,他马上凑过来看(当时我家的双缸式洗衣机放置在宿舍的阳台里),不时往洗涤槽中窥探,把玩具扔进去,开心地看着玩具回旋搅动。每次我都责备他,他却屡教不改。不久,他拿着自己的衬衫或政嗣的保育园拎包过来,用动作表示清洗一下。

我让彻之帮忙将洗好的衣物放进篮子里,顺便教他:“这是小彻的裤衩,这是小嗣的衬衫。”这也算配对练习吧,目的是让他理清东西的归属。

(在有兴趣的时候,对有兴趣的东西,我们的语言还是听得进去的。这是机会!)

把洗衣真正地作为一项自立的生活技能来教,是从初中时期开始的(其时洗衣机已流行全自动式的了)。

洗衣的程序了:

1。脱下的衣物放入待洗篮中。

2。把脏的衣服倒入洗涤槽。

3。放入洗涤剂和柔顺剂,开洗。

4。脱水完后,将衣物取出分类:裤子(用吊挂衣架)、上衣类(用普通晾衣架)、毛巾类(用章鱼爪式晾衣架)。

5。分门别类晾出去。

6。晾干的衣服收进来。

7。半干的衣物放进烘干机。

8。干透的衣物分好类,折叠好(袜子成双结对,毛巾四折,裤衩、上衣纳入固定的场所,等等)。

但至今洗衣的流程脸在练习阶段(1…3做得挺好;4…8尚在练习中)。因为不上心,缺乏热情,所以举步维艰,难有进展。情况与卫生间、洗澡间的清扫有所不同,教他兴趣索然的家务活简直像赶鸭子上架。

但总归聊胜于无,比如折叠毛巾一技,在养老院中派上用场)折叠擦巾,棱角分明。时常回家向我报告:今日折叠了1600条擦巾。我由衷地表扬他,并扪心自问:换成我,能有耐心折好1600条吗?

养老院的志愿者来信说:“彻之干起活来像拼命似的。心无旁骛,一丝不苟地折叠擦巾,从不马虎、偷懒,也不休息,我真担心他身体是否扛得住。”

(交待的工作耐心地做好,这是长期坚持做家务洗的结果吧。)

*厨房的家务活

彻之当然对厨房里的水也感兴趣。自幼儿时期开始,我就带他一起洗菜、烧菜、洗碗。当时为了防止他玩水无度、龙头只开不关,我教他:土豆被水浸湿就关上水龙头;洗碗时,洗涤剂的泡沫冲干净了就关上水龙头。

我想让他明白:并不是禁止他用水,在做家务时可以大量用水。他想接触水,于是心甘情愿地帮我洗菜和洗碗。水只是他干厨房家务活的媒介,但一旦家务活成为一种习惯,即使没水的场合,他也乐于效劳。

例如:饭前餐具的准备工作。在家里、学校里(包括保育园),他会把筷子、调羹、碗盘等餐具摆放好。最初,我把餐具递给他,由他一一摆放;到后来,他逐渐学会自己从橱柜里取来,在餐桌上放好。

还教他擦拭餐桌:先画张餐桌的简图,教他擦拭的顺序。考虑到他只顾及眼前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将餐桌划分为几个小方块,按顺序逐一擦过去。

开饭时,我把饭盛在瓷碗里,把味噌汤舀到小木碗中,吩咐彻之端过去:“这给爸爸,这给小嗣。”他小心翼翼,不能光说在嘴上,还要让他付诸行动,,这也算语言和行动的配对吧。通过与家庭成员间在日常生活层面上的互动,更能促进家庭和睦。

“谢谢帮忙,妈妈省力多了!”一边赞扬,一边让他帮忙干活。也许无意识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帮忙干家务=受表扬,彻之体会到获得承认的快感。

从小学四年级起,开始金钱奖励措施:帮忙干家务活,就给零花钱(作为劳动报酬),效果陡增。

用餐完毕,轮到他收拾碗筷了。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