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这饭菜,竟然比平日里给他吃的食物还略有不足!

两碗白米饭,一盘素炒豆芽,一盘虾皮炒小白菜。再无其他!

刘凌见周延公脸色不对,随即醒悟道:“敏慧,去再加两碗白饭加些菜来,周先生饭量不小,这一碗白饭肯定是不够吃的。”

敏慧哦了一声,有意无意的瞪了周延公一眼。看着她走出门,周延公刚要说话就听见敏慧一边走一边嘀嘀咕咕的说道:“真不知道养着这样的闲人干吗,王爷自己都好几天不曾吃肉了,每天还要给他有酒有肉的伺候着。只知道在那儿摇头晃脑装模作样,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偏偏饭量大的出奇!”

刘凌见周延公脸色一阵白一阵红的,随即自嘲道:“这小丫头平日里被我宠管了,先生不要往心里去。”

周延公道:“不,王爷,敏慧小姐说的对。想我周延公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文不能安邦定国,武不能开疆拓土。平日里还自以为是,略有小成就沾沾自喜不可一世。现在看来,我周延公还不如一个小丫鬟有见识。王爷,延公惭愧啊!”

他撩袍跪下说道:“每日吃厨房送过来的饭菜,延公嘴里还多有怨言。每餐一荤一素还嫌弃饭菜不好,说王爷不知礼贤下士辱没了身份。现在看王爷的食物,延公才知道自己有多鲁莽无知。”

刘凌将周延公拉起,看了看饭菜说道:“最近朝廷中遇到一些难事,大臣们都在尽力捐款以做国资。刘凌身为亲王,自然也要以身作则。”

周延公叹道:“王爷如此高洁,我大汉何愁不强?”

刘凌哈哈一笑道:“来,咱们边吃边谈。”

这时敏慧端着两碗白饭又加了一盘卤牛肉,正是平日里给给周延公的饭菜之一。将饭菜放在桌子上,敏慧哼了一声随即出去了。周延公又是一阵尴尬,脸色再次变了变。他也是个要脸面的男人,被一个小丫头如此奚落脸面上自然不好看。

刘凌道:“来,先吃饭,你不是早就饿了吗。我还有事请教先生呢。”

周延公道:“王爷千万不要再用先生二字了,延公无德无才断然是当不起这先生两个字的。王爷还是直接叫我的名字吧,这样我心里也能自在一些。”

刘凌道:“论语有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延公毅力坚定,能为常人所难为之事,来日必有一番成就。不过既然你听着别扭心里不自在,那我以后就直接叫你延公吧。”

刘凌给周延公夹了一筷子牛肉问道:“现在朝中的的大臣们都在慷慨解囊以解辽国催贡之危,百姓们对此多有微词。你怎么看?”

周延公咽下一大口米饭说道:“这件事我听府里的人谈起过,我知道王爷提议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不过如此一来,朝廷的脸面确实不好看。百姓们略有微词也属正常,那是因为他们觉着我大汉国让他们失望了。民心质朴且愚蠢,多是人云亦云又不知所云之辈。一个人喊口号,就有很多人追随。”

“这是百姓奴性的另一种体现,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所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之辈多不会饿着肚子,自古以来有不少这样的人成为王侯将相的座上宾,靠着一张嘴巴就能安身立命。”

他自嘲的笑了笑说道:“正如我现在,也是如此。”

他继续说道:“王爷应知道,舆论猛如虎。若是不安抚好民心的话,只怕天长日久下来就会生变。”

刘凌点了点头说道:“那依你之见呢?”

周延公想了想说道:“正如大禹治水,疏不如导。拦是拦不住的,就算杀一儆百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既然这样,不如引导他们的舆论!”

刘凌眼前一亮,放下筷子问道:“具体说来。”

周延公道:“这样,王爷可以派一些人在百姓聚集的地方发动演说。跟百姓陈述利弊,引导他们的思维。如今太原城里多的是灾民,这些人平日里也无所事事正是最好的传播工具。现在朝廷设置了粥棚,每日维持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王爷可以在这里大做文章。”

“派一些能言巧辩之人混入灾民之中,将国家存亡的利害关系传播出去。百姓们虽然愚钝,但是也知道孰轻孰重。国破则家亡,大汉若是没了,他们连那口粥都喝不上,这个道理不难懂。面子和身家性命相比,显然后者要重要的多。”

“等造成了舆论之后,王爷不妨派人造访城里的那些富户。将同样的道理跟他们说一下,让他们也自发的捐献一些钱粮。这些富户远比普通百姓们要怕死的多,所以从他们那里获取钱粮并不一定很难。而且,王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