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呦,郡公爷好,您老稀罕,这几日可不见您来转转呢。小人还寻思着,这天气不好,秋风裂脸您就不爱出门呢!”

顾昭笑着摇头与他一边说,一边往里走。老段不敢与顾昭并行,便半弓着腰,跟在后面小心翼翼的走着。

顾昭道:“这几日天气不错,我寻思着也没什么事儿,就在家多睡了几日,人那!一到春日就倦倦的。”

老段笑道:“郡公爷您是富贵人,小人们哪有那个倦倦命,一年四季,风霜雨雪,为了一口吃食,那就是下刀子也得出去!您说是不是?小人活了六十多了,也就是在您这里享了几日清闲福气,去岁过节,也能给孙孙们置办里外两层新的。”

顾昭并不接话,这些老匠人个个都是一辈子的做工历练,全身的好本事,可惜了,这个年份你手里的活儿就是做的再好,工匠见人低三分。

他们一路慢行来至后院,这一路,迁丁司早就与以前大不相同,这三层的院子,里里外外上百号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忙活。原本这院子里很是拥挤,后来城外大仓建成,顾昭便把那些说书人,还有刀笔吏们迁移到了城外,那边空气新鲜住宿条件也不错。最最重要的是,保密性好,大仓,那是顾昭的地盘。

如今这三处衙门院子,屋子依旧是旧屋,可是却年年粉刷,月月添置东西,里里外外按部就班的安排得当,随谁来看看,也不会觉着比旁的衙门差半分。甚至迁丁司上工,都不用长官看着,大家都很守规矩,很是惜福。如今这时代的人,就是这般淳朴,读书人是,下等官吏更是如此。

这边平日顾昭也不常来,都是付季在管。可上月,付季媳妇有了,顾昭怜惜徒弟第一次当父亲,便隔三差五自己也来办公,帮着处理一下杂事儿。

迁丁司的后院旮旯,就是匠人办公的地方,三年前顾昭制定了一个说书人与刀笔吏结对子写书的计划。那说书人都能说会道,可惜大部分不识字,刀笔吏都是科考生出身,多少有些傲气。做刀笔吏还勉强,叫人家出去说书那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顾昭便命他们寻了县志,府志,找了里面的传说,野趣,汇集成野书传奇教给说书人,这也就是为了今后为迁丁做前期宣传。

如今,四年过去,那些说书人已经被调理得当,一个个的都对迁丁司有了归属感,自从苦役过去,现如今他们在迁丁司登记成册,每月拿一石杂粮,八百个养家糊口钱。现下他们肚子里也学了七八本的野趣,传奇,还有一些热闹段子热场的笑话也有几十段儿。

顾昭回忆起上辈子说书的几种方式,便给他们做了竹板子,大鼓之类的响器,别说,这一来二去的还真的弄出来不少文化味儿。甚至,这些说书人都有了固定的开场曲,结束曲,固定的大本的压箱底儿的传奇段子,这也算是推动了历史文化进程吧。顾昭每每想起,便得意万分。

老段来至后面,命徒弟将一辆大辕车拉了出来。顾昭坐在下属给他搬的座椅上看老段他们合车。

这车名“宣车”,是顾昭特意命人给说书人打造的,车身很大,又宽敞,有上下两层,上层放行李器具,下层睡人,最多车内可睡四人。车顶有大抽板,拉开板子,再支起两根棍儿,盖上粗油布罩子,就是个遮阳避雨的小舞台。

今后国家凡有新的法律,新的农业技术,新的政策,都要以这样的形式宣传下去,这也算是贴心的为人民上门服务了。

顾昭他想是这般想的,别人看他却是在胡闹。宣传这东西如今大家看不到好处,可对于后世来说,那是不分哪个国家,哪路政党,枪炮厉害不厉害另说,宣传你必定要站在上风。因此,顾昭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反正话语权他是必然要抓到手里的,那些文人的派别他抓不住,文人的追求他也不懂,那些人呢,也未必就觉着顾昭跟他们是一类人。每每说起,甚至有些看不起。

顾昭才不管这个,他就一条想法,天下农民与庶民的想法这是必然要控制好。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农民起义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当年顾昭说起自己的想法,阿润是最支持的,那家伙是帝王的思维,只一想便立刻明白了好处,他甚至觉着三百说书人太少,三千才是最基本的配置。

呸,他说的好听,钱呢?

老段新做的车顶很快被安放整齐,那抽拉板做的十分灵活,机关这东西顾昭不懂,刚才他围着车子转了好几圈,都没发现那东西装在那里,如今人家老段那么一摆弄,推拉之间便瞬间组合成了一个小舞台。顾昭心里佩服,命人赏了十贯钱给老段,可惜人家老爷子不要,却说家里想脱匠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