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竟然除了将近大半亩地草。

“兰子,还是你厉害啊!”陈石不得不佩服的朝王兰竖起大拇指。

“比起你这弱不禁风的大学生,我可不就厉害了么!不过话说回来,石头,你是真的打算就在这里呆一辈子啊你跟我可不一样,我书读的少,在家种地带孩子也就算了,你可是当年我们村继你大姨后唯一的大学生!”王兰想不明白人人都想离开这个穷山沟,去外面打工,偏偏要学历有学历,要相貌有相貌的石头为何要往回跑。

“大学生怎么了,现在不是有很多大学生都回家种地了么。你以为人人都能像我大姨那样,找个高富帅把自己给嫁了。还有我跟你说,现在外面的大学生简直多如牛毛,很多都失业了。还有的毕业很久都找不到工作,好几个人窝在一间出租屋里,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其实我也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陈石自己的境遇虽然没有她说的那么惨,不过最后一句倒是真的!

“我没出去过,也不知道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是听我对象回来说,外面的钱还是很好赚的。没想到现在的大学生居然会这么惨,早知道这样,你当初还不如不上学呢,吃了那么多苦到最后还得回家种地!”王兰想起陈石以前为了上学,一天得翻好几座山的事,就替她感到不值。

陈石见自己的话有些误导了王兰,担心她以后会不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赶紧补充道:“其实读书也有读书的好,我说的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都是不能吃苦的,光想着找好工作,差的工作不愿做,所以才混的那么惨。所以以后的孩子不仅要让他们读书,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不管把他们丢到什么环境里都能生存。”

“这么说你是不能吃苦才回来的,不过我看你也不是不能吃苦的样子啊。虽然小时候我就觉得你长的一点都不像我们这里的人,长胳膊长腿,细皮嫩肉的,但后来看到你上学吃的那些苦,我们很多人都吃不了,到最后我都怀疑我们才不像这里的人!”

“我不像这里的人吗,外面好像也有很多人说我不像云南人,可能我像我爸吧,也说不定我是爸妈捡来的!”陈石摸着自己的脸开玩笑道。

“什么捡来的,你可是你妈挺了十个月的大肚子才生出来的!不知几时,提着篮子走进来的王大妈一脸严肃的说。

“大妈,您怎么来了,我和兰子开玩笑呢,您还当真了!”陈石接过王大妈手上的篮子,混不在意的说。

王大妈见陈石态度如常面色也就松了下来,她是给陈石她们送饭来的。两小娃已经吃了牛奶饼干睡着了,陈石和王兰吃了王大妈送来的青菜米线配辣子。

“还是大妈做的米线正宗,比饭店里做的不知要好吃多少倍!”陈石把碗里的汤都喝了个干净,然后摸着肚子说。

“以后有你吃够的时候!”王大妈笑着把碗给收了。

吃完饭陈石见天不早了,就让王大妈和王兰都在这里住,反正夏天都睡地板,有的是地方。王大妈也觉得带着小娃走夜路不好,就和王兰留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王兰和王大妈一直在陈石家帮忙除草,被陈石劝了好几次都不肯回去,陈石没法,只好由着她们。话说回来现在她也真的需要人帮忙,这些人情只好先欠着。

等草除完,碎石捡完已经是五天后的事了。之后王大妈找了村上一户有耕牛的邻居,来把地耕了。耕地的大叔姓邱,陈石叫他邱大叔,耕完地后,陈石按本地的市场价,30元一亩地,给了邱大叔一百八十块钱,邱大叔也没说什么,只是笑着把钱接了。

陈石家耕完地以后,经常会有一些邻居过来。虽然邻居离的远,但毕竟是一个村子的,陈石还是认识一些的,一连几天都忙着招待这些留守老人,还有她们带来的孩子。陈石发现这些老人带来的孩子,大多身形单薄,衣着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破旧,相反还很时尚,但时尚的衣服配着一张愁苦的小脸,让人怎么看都觉得很违和。陈石想到自己和兰子他们的小时候,虽说那时候穷,但她却从来没发现哪个小伙伴的脸上有过这种幼年老成的表情。这种表情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这些留守儿童和老人经常会被媒体所报道,但有些地方的确是太穷太落后了,导致年轻人不得不狠心抛下年迈的双亲和稚子,外出寻求出路。陈石的家乡亦是这样,年轻人几乎倾巢而出,像她这种往回跑的年轻人,在这个村里算得上是奇葩人物。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山里人淳朴,但随着高科技的发达,电视乃至电脑也已经进入了这个落寞的村庄,耳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