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而现在,形势逆转,朱棣可以回过头来收拾他们啦。

辽东总兵杨文上一次中了朱棣反间计,又中了伏击,这次他可长记性了。最好的办法,坚守不出。

这边火真的暴脾气可受不了啦,天天的骂人,眼下又跑到朱棣的大营中,吵吵:“王爷,您赶快出个主意呀,坐在这儿干等着是什么意思嘛?”

朱棣清眸浅笑,“火真将军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有啊,有啊,”火真出主意道:“既然强行攻城不行,咱们就利用地形,巧妙的攻城,末将看过来,东边山峦起伏,西边地势较低,若是我们先派一队人马在西边佯攻,目的是吸引大量辽东城内的守军,咱们的人从东边悄悄翻墙进城,所谓,声东击西,属下调个个儿,声西击东嘛。王爷,如何?”

“朱能他们以为如何?”

火真皱眉,“王爷,您怎么就知道,末将跟他们说过啦?”

朱棣轻声笑道:“因为火真将军有了这么好的主意,是一定要告诉大家的。”

火真一拍大腿,“王爷,您也说我的主意好,对吧,朱能他们偏不同意,简直气死我啦。”

“将军勿生气,本王只说你的主意好,但是并不适用对辽东作战。”

“这是为何?”

“朱能他们没说吗?”

“说啦,辽东地势复杂,易守难攻。”火真砸着嘴,“我也知道易守难攻,所以才想出了整儿主意嘛,您说,他们又不出来,虽然都是攻城,总归是省些力气了嘛。”

朱棣微微点头,笑看着他,“将军此法随妙,但不治根本呀,既然此处易守难攻,我们为何不引他们出来呢?”

“他们不是不出来嘛。”

“所以才说,引他们出来。”

火真眼睛一张,喜冲冲道:“王爷,是不是已经有主意啦?”

朱棣点头。

“那赶快呀。”

“本王的主意,就是先按兵不动。”

火真身子后撤,撇嘴道:“这是啥好主意嘛?”

朱棣浅笑,“此不战处,实则有战。其一,本王兵临辽东,他们必定草木皆兵,誓死相抗,可是本王却久围不攻,他们自然稍有懈怠,这叫‘温和慢炖’,其二,一旦他们稍有松懈,燕军也就没那么可怕了,届时,本王再派少数弱兵,引战,这叫‘抛砖引玉’,其三,咱们的先遣弱兵会先败一战,让他们尝到甜头,彻底放松,这叫‘欲擒故纵’。只要他们打开城门,主力出现,咱们尽可以一网打尽。火真将军,您看,如何?”

一番说完,朱棣拿起案上书卷,慢展翻看。

火真咽了咽口水,“哈哈哈……王爷这是连环计呀。”

“火真将军,本王看,快过年了,您还是没事就是街上转转吧,置办些东西,也好喜气些呀。本王治军不严,燕军松懈怠慢,杨文高看我们啦。”

“哈哈哈……末将一定热热闹闹的遛街去,您要买些什么吗?”

朱棣低头看书,“你去吧。”

“是!”

朱棣眉头一皱,嘴边淡笑,看来萧儿不喜欢这些诗,几乎没怎么看过嘛。

很快,辽东总兵杨文发现,这么些日子了,燕军也不攻城,探子总能看到他们的士兵在大街上晃悠,看来他们也着急想得那么厉害。

首战,杨文先遣一万余人应战,但是不敢离城池太远,燕军也是一万人,边打边退,丢盔卸甲,仓皇逃窜。

次日再战,燕军再败。

杨文大喜呀,朱棣是咋得啦?是不是快过年,没心思打仗啦?没有几日,杨文急于向朝廷建功,主动求战。

主力大军不下五六万人,出城五里之外列阵,朱棣亲自领兵三万与之对阵,杨文又是一通的辱骂耻笑。

笑声未绝,忽然脸色大变,两边密林处高立“燕”自大旗,横扫一眼,不下十万。

赶紧下令回城。

那哪来得及?

激战一天,日暮时分,杨文大损,终于率领残部回到城中。

事情并没有结束,盛庸一路从大同进军,又包围了保定府,不过上次朱棣解保定之围时,在城中安置大量军队,防的就是,盛庸卷土重来。

然,另一路平安大军却直上,支援辽东来啦。

这次他和杨文合兵一处,攻打通州,蓟州一线。

这些地方是朱棣最早起兵拿下来的,属于燕军后方,非常的易守难攻,朱棣看得出来,他们的目的不在攻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