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堑哪盖资堑蹦昝��┏堑姆交�ぶ鳎 �

“啊——?”众人一片哗然。

史弥远来到安忆身边,微笑着说道:“这位兄弟,方才多亏了你挺身救下老夫。”

安忆淡淡地回礼,说道:“丞相遇险,在下理应出手相救。丞相若是稍有不慎,将是皇上的损失,是万民的损失。”

史弥远呵呵地笑着:“真是想不到,你一介文人,身手居然如此了得。就不知你的文采如何,倘若你文采不错,老夫倒是很乐意将你引荐进入临安学府。”

此言一出,安忆顿时感受一阵嫉妒的眼光朝他射来。“丞相美意在下心领了,只是在下文采欠佳,若丞相将在下引荐进入临安学府,在下不才,只怕令丞相蒙辱。”

“是吗?”史弥远似乎并不在意安忆是否真正有才。

“是的,丞相。”

“那好吧!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地?”史弥远看似不经心的询问着。

“在下姓高名非,家住太平坊第四条巷子里。”

史弥远点了点头,又对众人说道:“令诸位受惊了,那两名刺客老夫会派大理寺去调查,诸位不用担心。今日西湖诗会就到这里,诸位请回吧!”

众人只得摇摇头,扫兴而归。没有得以展示才华的在心里暗暗咒骂那两名捣乱的女子,害得一年一度的西湖诗会半途而废。

众人散去,史弥远又对身边的安忆说道:“高非兄弟,你也回去吧!老夫有事自会去找你的。”

“是。”安忆向史弥远作了一揖,转身离开。

直到人群都散得差不多了,史弥远才低声对下属说道:“调查一下今天那两名女刺客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们的目的看似是本相,其实另有他谋。此外,再派人调查一下那高非的底细,看看他的背景是否干净。”

窈窕女子人好逑 (1)

自从那日西湖诗会之后,青瓷的名字就享誉了整个临安城。满大街都是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因为无从得知她的姓氏,所以人们只能依靠猜测去判断她的身份。

有人说,她就是二十几年前名满京城的方华郡主的女儿,所以她才会和她的表亲信王府的小郡王一起出现在西湖诗会上;亲眼见过她的人都说此女长得灵秀逼人,眉宇间的清冷气息风高桀骜,令人望之佩服;人们在惊叹此女容貌的时候,又不仅为她的诗才所折服。

青瓷在西湖诗会上所作的那首《一剪梅》在数日之后传遍全临安城,尤其是最后一句“不知诵事系今夕,南北西边,烽火城楼”已成为孩童口中朗朗上口的诗句。

《一剪梅》传到了信王的耳朵里,信王不禁在心里为青瓷捏了一把汗。那一句“不知诵事系今夕”如若被人曲解,传到皇宫里,这可能就是杀头的死罪呀!信王暗自祈祷这首词不要传到皇上和太后的耳朵里。

没过几天,皇帝一道口谕,把信王召进了皇宫。

信王身着官服恭敬地走进皇帝的书房,宋理宗赵昀正乐悠悠地坐在罗汉椅上,奏折丢了一地。一名身着鹅黄色轻纱的美貌女子正坐在赵昀的大腿上,笑嘻嘻地往赵昀嘴里喂葡萄。

信王走进去,看到眼前的景象,不仅皱了皱眉,但还是依君臣礼节对赵昀下跪行礼。“臣参加皇上!”

“皇叔你来啦!”赵昀从女子侧边伸出一个脑袋,拍了拍女子的臀部,说道:“爱妃,皇叔来了,你先自己去那边玩一会儿。”

原来这美貌女子是赵昀的宠妃贾贵妃,也就是西湖诗会那日起来出点子的年轻文人贾似道的亲姐姐。贾贵妃慢悠悠地从赵昀身上挪出来,靠在一旁悠闲地吃葡萄,并不避讳皇帝与大臣之间的谈话。

信王见贾贵妃不避讳,心中虽有不满,也不好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

“皇叔快快请坐!”赵昀伸手比了一下旁边的椅子,然后端正了自己的身体。

信王起身在旁边的椅子上坐定后,开口道:“不知皇上召见老臣,所谓何事。”

赵昀轻咳两声,说道:“是这样,朕最近听到一首《一剪梅》的词,据说,是皇叔的外甥女所作,不知是不是真的。”

信王的脸色骤变。“皇上,这首词……确实是臣外甥女所作,不过请皇上相信,她并无恶意,只有一腔爱国热情。”

“朕又没有说什么,你瞧你紧张的!”赵昀无所谓地挥挥手,又说道:“皇叔的这个外甥女倒是很有才华,朕听说还是才貌双全的女子,长得很像朕的表姑方华郡主。”

“呃,这个……启禀皇上,青瓷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