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部分 (第1/4页)

“欧洲战争短时间内难以结束的。”岩崎小弥太关心航运,自然对国际局势的了解要比团琢磨更深。“现在独**队和英佛联军正在‘奔向大海’,为了保住英吉利海峡的东岸不被肚国人控制,英国已经全面动员。战争马上将进入胶着的堑壕战了,以独国的实力,将战争拖到两年之后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露国在远东被支那牵制着。”

‘奔向大海’是中华时报发明的专用词,德国的右勾拳在马恩河一线被迫停止后,英法军队和德**队都想尽一切办法以迂回对方的侧翼,可大家的迂回都不成功,是以双方军队将堑壕一直往大海延伸。英吉利海峡东侧的法国最北端和比利时北部极为重要,这就好比釜山之于于日本,占领了这里,那英国本土将全面处于德国威胁之下,感受到威胁的英国人全面动员,半个月内战死二十多万人。勉强保住了法国的加莱地区。

“战争还要打两年?”听到喜讯的大仓喜八郎两眼放光,作为枪炮大王。他也一直在关注欧洲战局,但毕竟实力有限。不如三菱的关系广。

“大仓桑,日本的造船所也要大规模的造船,你们造钢厂能提供多少钢铁?”岩崎小弥太看着欣喜的大仓道。日本造船工人、船坞都有,就是缺少船用钢板,英美等国对钢铁虽然没有限制出口,可运费吓人,现在要想造船只能靠支那钢板。

“支那承诺可以提供足够生铁和钢板。”大仓喜八郎小心的说道,他这句话让岩崎小弥太很满意,但是后面一句就不是了。“只要我们出的起钱。”

“什么意思?”岩崎小弥太的眉毛挑了起来,他很是不安。

“现在支那供用的生铁完全按照市场价格,这个月的生铁出厂价是九十华元。”大仓道。

“纳尼?九十…华元!!”岩崎小弥太大惊,团琢磨和森恪也是动容。华元和日元的汇价相近,九十华元是以前生铁价格的两倍半。以当下的炼钢技术,十吨铁六吨钢,这等于说船用钢板要涨到两百日元以上,这么贵的钢,造出来的船谁用的起?

“是的。阁下。支那人说全国都在修铁路、造船,钢铁根本不够用。本来是要一百华元的,但几经商议,价钱最终定在九十华元。他们说钢价还要涨。建议我们现在多买。”大仓回忆着和大中华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总办穆藕初的会晤,很是唏嘘,这个人虽然不是股东。但却很敬业,不为任何利益所动。

“太昂贵了!没有其他办法吗?”岩崎小弥太叹了一句。之前设想的造船计划顿时想放弃。

“阁下,这并不昂贵。”大仓说道。“英国的生铁切断来源后。能供用东亚的只有米国东海岸的生铁,可米国生铁也在涨价,每长吨需要二十米元,运费现在涨了四倍,大概要二十二米元一吨,这里就四十二米元了。如果再算上关税,已经接近五十米元,按照汇率算,这就是一百华元。和米国生铁相比,支那生铁质量稳定,供用充足,我们不可能不在支那购入生铁而转入米国。”

“那船用钢板呢?”岩崎小弥太终于问道自己最关心的船用钢板,这就是他连夜会晤大仓喜八郎的原因,没有钢,船怎么也是造不了的。

“两百四十华元每吨,也是足量供用。”大仓再次说了一个让岩崎小弥太肉疼的数字,让他又啊了一声。

“为什么要二百四十华元?二百华元不行吗?”岩崎小弥太道,恨恨不已。

“不行。这四十华元是支那政府的船用钢板特别税。”大仓喜八郎道。“现在支那国税局对一切和战争有关的物资都开征特别税,说是打仗花了很多钱。”

“八嘎!”听到这么蹩脚的借口,岩崎小弥太顿时大怒,“支那国家银行现在已基本统一了华元发行权,纸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十亿元,只要杨氏一声令下,印刷厂马上可以多印几亿华元出来,支那政府根本就不缺钱。”

岩崎如此说,团琢磨也是点头,倒是大仓喜八郎不经营银行,对其中的奥秘并不知晓,他不解道:“如果支那国家银行多印了几亿华元,那不会造成涨价和挤兑吗?”

“现在什么都在涨价,据说支那政府还曾经推行过涨价命令,涨价本就是他们要的。至于挤兑,支那和帝国不一样,原来交易多使用金银实物,但金银毕竟携带太不方便,支那国家银行纸币取得信用后,很多人开始使用纸币。支那有二十多亿银元在流通,现在纸币已经占到十亿,这些纸币所换取的银元都在各地的银行存着。这就是支那政府的额外资金,只要政局平稳,最少可以调拨五亿银元出来使用。”岩崎小弥太说道这里想到日本,很是感慨道:“支那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