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部分 (第1/4页)

可以说,地中海的反潜形势不必大西洋乐观,而我军的商船队则需要一个安全的地中海航线,特别是第一批远洋船队明日便开始陆续,虽然这上面装的都是俄国人。可我们也不能不把豆包当干粮……”

周思绪如此打趣俄国人,大家都笑了。五十万远征军中,俄国人占了近二十万。此时俄国还没有退出战争,临时政府也好,英法美三国政府也好,都赞成这些俘虏走出俘虏营继续作战,不过不同的是,英法美希望他们前往西线,而俄临时政府希望他们前往东线。不过担心本国缺少武器和食物的俄军官兵。还有掌控这些俘虏命运的中国,都认为西线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所以这些人最终将送往西线。

“从现在到船队到达大概有四十天左右的时间。这四十天里我们必须有效遏制住德奥的潜艇攻势,不然船队将损失惨重。之前总参制定的地中海昼行计划虽然可行,但从亚历山大港岛马赛有近三千海里,只在白天行船那地中海航程将增加至九天。而且。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如此大规模的船队使用这个办法会有效。

真正有效的办法还是消灭亚得里亚海波拉军港内的德奥潜艇,意大利在这几天对波拉港有一个空袭计划,但在我们的要求下已经取消了。现在协约国各方都希望能尽快听到我军的反潜计划,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希望将这个会议定在明天。”

周思绪是接到林文潜发去的电报才断然要求意大利取消空袭波拉军港计划的,但在没有和林文潜回合之前,他并不知道复兴军的计划内容和密级,所以明天的会议他需要林文潜的批准。

“可以。将把会议定在明天下午吧。”林文潜一路上也在想着袭击波拉军港,以遏制德奥潜艇的计划。该计划需要各国的协作,最少需要意大利不要打草惊蛇。

“好。”周思绪一边记下一边说下一个问题。“如果地中海的潜艇威胁得到解决,那么支持我军的商船队吨位可以缩减到一百五十万,甚至一百二十万吨。这能最大程度的节约军费,或者可以将其中一部分军费转到其他项目上,比如可增加各师卡车的配置,增加战车师的配置,增加防弹衣的配置……”

周思绪提到的防弹衣让在林文潜有些皱眉,总后装备实验局真的把刀枪不入的防弹衣发明出来了,这种衣服重八斤,可抵御手枪子弹和战场上的各种破片和流弹。虽然英国人法国人也研制了钢制防弹衣,但问题那种衣服重达二十斤,且因为是硬质的,所以士兵穿上后行动极为不便,而总后开发出来的防弹衣只是一个丝质的防弹背心,除了重些,并不阻碍行动。

唯一可惜的是,这种防弹衣价格极为昂贵,每件三百华元,刚好是抚恤金的三分之一,整个远征军要配齐防弹衣需一亿五千万华元。对于军官、士官、技术兵种来说,三百元是小事,但总政很担心防弹衣会削弱部队的战斗意志——穿了防弹衣敢拼命,不穿防弹衣就会畏缩不前。总理曾说战争的胜利来自于科学和艺术,但现在正处于大规模换装事情的复兴军,有一种唯技术论的倾向,毕竟几次战争都是靠技术打赢的。

除了对士气的影响外,昂贵的价格也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根据总后预估的数据,防弹衣只是工部实验室某项研究的副产品,根本就不是像报纸上吹嘘的那样,是什么天山雪蚕的丝编织而成,生产它的工厂和合成氨炸药厂没有什么太大分别,都是钢罐反应出来的。以投入成本、人工成本计算,这种衣服卖一百华元都应该枪毙,可因为有稽疑院撑腰,居然卖到了三百华元。真要是这个价格,那装备远征军还好说,毕竟这一次出兵军费国内一点都没省,可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动用上千万士兵呢,这三十多亿防弹衣的钱谁掏得起?

除了防弹衣这种会引起普通士兵不安的东西,小规模试制的青霉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药物实验室经过多年努力,终于从几百公里外送来的烂橘子上获得了高产青霉菌种,可这只是前几个月的事情,这种高产菌种实际生产中到底有多高产还未可知,如果产量还是不高,那林文潜很担心会像上次上次中日战争那样:有些伤者能用,有些伤者不能用。徒增烦恼。

“光庭,防弹衣的消息就暂时不要往下公布吧。”林文潜中将迟疑了好久,才开口提到这件事情。

“啊……”周思绪此时已经介绍到‘要注意士兵和当地留守妇女的关系’了。不想几分钟前的问题又被林文潜提了出来。他想了一下才道:“这恐怕很难啊,铠甲公司为了打广告,已经赠送了几百套防弹衣给协约国各军,这事情怎么能瞒得了?”

周思绪一说打广告,林文潜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