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部分 (第1/4页)

简报大家还不能了解国内大建钢铁工业的重要性,但身临其境后,所有人都认为大力建设钢铁工业和化肥工业的计划无比正确。

现实虽然如此残酷,经历中日战争的复兴军对这种状态的战争模式还是能够逐步适应:火炮方面虽然较为贫弱,但英法提供三十个重炮营后,100mm口径以上的榴弹炮和75mm榴弹炮的比例基本达到1:1,加上部队本身就加大了迫击炮的数量和口径,在炮火方面并不比对面德军吃亏多少。

而在轻武器上,步枪因为中日战争教训,本次赴欧部队的步枪长度一律缩短,以适用堑壕作战;机枪不但已经增加了数量,还从英法联军手上要来一批刘易斯轻机枪,火力上再次得到加强;而其他手榴弹、爆破筒、喷火器、地雷等武器,在技术和数量上都不逊色于西线各军的现役装备。

至于在堑壕战战术上,经过中日战争洗礼的正规师以及预备役军的士兵,都能很好的接受烈度更高的类似战斗。兵阵火障模式下的指挥和作战,可以直接使用上次战争的各种经验,也正是如此,在武器弹药没有到达之前,远征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加强原先的堑壕体系,使法军原有的两道堑壕防御带的防御工事增加为纵深更大的三条防御带体系,同时后勤运输所需的道路、河运码头、仓库这些基础设施也趁着秋雨停歇进行加强。在这些命令下达后,整个圣迪济耶东线仿佛变成一个巨型工地,各处都有复兴军士兵在劳作。

加强防御体系只是底层指挥部的事情,远征军总的安排上,除第3军作为预备队外,其余第11、第9、第8、第5、第14五个军,每个军携一个预备役师或朝鲜师,从圣迪济耶以东起,由西至东分配防线;而两个陆战队师单独交由第5军方彦忱部指挥,以加强图勒和埃皮纳勒间的防线;剩余五个预备役师、两个装甲战车师都暂作总预备队,司令部将根据战况合理调派他们。

如此安排并无什么不妥,但军指挥官中,除了第11军的段祺瑞和第14军的后起之秀张昌国外,其余几人从南洋公学开始就是同窗,参谋部的作战计划一出。这些人就很有意见,其中最为激动的是王世谦。按照参谋部以战代训的计划,装甲师是要拆分成连、营投入步兵师战线进行小规模战斗。

当听到周思绪给出的是这个计划。并且解释说这是因为洛林高原地势狭窄不宜装甲师展开,只能将部队暂时分拆……,王世谦就用吃人的眼光看着周思绪,而后再看向林文潜,最后猛然站起直言:要拆装甲师那就先把他给拆了,会议一时间闹的开不下去。

复兴军装甲部队作战理论领先于这个时代最少二十年,三年前在俄国西伯利亚军团身上尝到甜头后。王世谦就希望整个陆军都改编为装甲师。他根据装甲突击战术重新设计了战车、自行火炮以及步兵使用越野卡车,更关键的是,根据上次实战经验、杨锐所提供真真假假的资料。王世谦已发现装甲力量编制的重要性。装甲师不能只有战车,战车需要和空军、自行火炮、摩托化步兵互相配合,才能实现以空军和自行火炮压制对方战车和火炮,以摩托化步兵配合战车作战。清除战车难以清扫的障碍。如此战车师才能真正做到迅击千里。

多次演习后,王世谦终于触摸到战车、自行火炮、摩托化步兵之间的黄金编制比例——1:1:1,并以此重新调整了装甲战车师的编制,加强了自行火炮、摩托化步兵所需的越野卡车。此来欧洲,他是想以实战检验之前调整编制的正确性,可参谋部一个计划,就要把之前废尽心血编制好的装甲师拆分,难怪他会如此激动。

会议很快就暂停了。等诸军军长、参谋长出了会议室后,周思绪对着林文潜和徐大纯苦笑道:“我就说了。王鸣宇这关是绕不过去的,这家伙平时睡觉都在战车里,一天不闻着柴油就吃不下饭,我们拆他的装甲师,那是动他的命根子!”

开全军作战会议之前,周思绪警告过林文潜注意王世谦,但以事情机密为由,林文潜还是认为越少人知道越好。现在计划就他、周思绪、政委徐大纯三个人知道,王世谦再知道,那是不是等于他底下那两个师长也会知道?知道的人这么多,万一漏了风声怎么办?这可不是给德军送给养,而是帮着德国人训练装甲突击战术,一旦这些装甲战术用于西面英法防线,且造成重大伤亡,那英法等国可就要翻脸了。

“我还是那句话,能不知道就不知道。”王世谦愤怒、林文潜也很不高兴。王世谦爱护装甲师他没有意见,但装甲师先是国家的,而后再是复兴军的,他只是装甲师的军长,并不是装家军的主子。“王鸣宇要是不服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