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部分 (第1/4页)

西域铁路的太多,民众从心里还是能接受的。”

杨锐把运河看得重,张坤却道:“先生,可要投入这么多钱,即便在中日两国股市同时募集资金,也未必能募到那么多钱啊!尤其是给俄国的那部分,这到底是援助,还是买卖?”

“援助和买卖都是一回事。运河已经是国家民族层面上的事情了,要不是世界诸国敌对俄国,要不是俄国急着快速工业化又恰逢世界经济危机,怕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杨锐想着如果二战发生,为了换取中日援助,斯大林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在运河协议上签字,那时候可就没机会让他狮子大开口了,但这并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当初西域铁路为何要不顾代价的修,原因就在于没有西域铁路就没有北庭。”

“先生,先生,”杨锐最后一句说的很是大声,这让张坤有些慌张,他着急道:“如果俄国人要价能在一亿华元以下,工程总投入和西域铁路的四亿多华元相当,那可以将其包装成亚洲的巴拿马运河,以收取过往商船过路费的形式,——俄国人当然是免费的,年息四厘,五十年期,连本带息算下来,每年为两千万华元过路费。前面二十年肯定是亏本的,可二十年之后一定是挣钱的。不过这需要中俄邦交稳定,”

说到这里张坤偷看了杨锐一眼,就他看来,这个工程造价太过昂贵,超过三亿华元根本就不必谈,另外还有一个战争因素——北庭本就从俄国手里抢来的,俄国人心存怨恨下日后很可能要报复。把运河建在俄国的土地上,远不如美国蛊惑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安全,照说美国和哥伦比亚相比,在国力、军力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我知道邦交稳定也是影响运河经济收益的重大因素。”杨锐明白张坤所有的担忧,“中俄之间虽曾有领土纠纷,但这仅仅是边界问题,不是核心利益问题。俄国人永远是看着欧洲的,这也是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国体,最终都会被欧洲外交官宰一刀的根本原因。这也和我们现在有些像,援助俄国却得不到太多好处。

除了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的安全,俄国在远东并无更多利益;至于南下,早在五十年前就被英国人挡住了,中亚仅仅是他的棉花产地,所以说两国绝不是生死之仇。相反,因为欧美的敌视,他们唯能半信半疑的也就只有我们了,可以肯定的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内,即使双方有冲突都只是小冲突,绝不会彼此交恶。

募集股票的时候,这条运河其实等同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是我们伸向西方的通道,就像俄国伸向太平洋的通道一样。大家都抓着对方的软肋,谁也奈何不了谁。以后即使蒙古运河凿通了,那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样是俄国在我们手里的筹码。”

“行健,”杨锐打开另外一份计划,“这是整个东北的水利计划,基本的意思就让黑龙江、松花江和渤海、鲸海联系起来,粮食和煤不必经过铁路便可直接水运到世界各地。刚才立中说的时候你也听到了,水运价格仅仅是铁路的四分之一,这还是平均价,不是成本价,沪上到伦敦也只需两英镑,如果黑海—里海运河可以凿通了,那整个北庭,一直到巴尔喀什湖都能与地中海相通。

经济效益不提,战略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谁要包围我们,那可就要把整个亚洲大陆都圈起来才行。就为这点,是要斯大林同意,钱不管多少都应该出。你回去想想吧,想办法如何筹到这些钱,可不能让机会白白失去了。”

杨锐是执意要推动运河,张坤不得不勉强应下,他随后道:“先生,俄国想来也能看到这一点,他们真的会答应吗?”

“成与不成在五五之间。”杨锐道。“俄国人本来有一条伏尔加河—顿河的运河,但是这仅仅是运河,不是工厂。修通后虽然便于货物出境,可造不了机器大炮,修建这条运河据说要花一亿五千万卢布,这些钱还不如建几个工厂。

以俄国现在的五年计划,一旦发生经济危机,木材、石油、粮食这些货物价格巨跌、需求量也剧减,五年计划即便是饿死人也难以为继。斯大林同志刚刚上来不久,反对党都还在彼得堡看着,真要出了纰漏,那可是对手们的把柄,五年计划他无论如何是会强力推下去的。

这时候我们送钱上门,不说有卖地的钱,如果中国工人换成俄国工人,他还能收到大比外汇,这样下来,他的五年计划立即就可以升级。再说运河在俄国的土地上过,说起还是个把柄,一旦我们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他就切断可以地中海运河,大家彼此彼此。

刚才我说俄国人狮子大开口要三亿华元,可如果修运河的工人换成俄国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