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页)

是血污的土地上,他惊恐而又威严地站着,他在为整个秦俑馆的安全而陷于深深的

不安与沉恩之中。

秦俑馆前的爆炸案,在给秦俑馆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又一次敲响了警钟的同时,

也在他们心中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增添了一份沉重的忧虑。就在爆炸案发生的

当天晚上,正在西安办理公务的袁仲一馆长,立即返回秦俑馆,召开了全馆工作人

员紧急会议,在强调了全体人员要提高警惕的同时,又对公安科和警卫中队格外叮

咛一番。

会停了,人散了,袁仲一的心情依然无法平静。他曾几次从宿舍里走出来,头

顶时隐时现的星斗,独自一人在漆黑的夜幕中徘徊。他深知,只要秦俑馆存在,罪

恶还将会在这里产生,如果哪一天秦俑博物馆的文物遇到不幸,他这个一馆之长该

如何向中国乃至世界人类交待?

武士俑头再次被盗

就在这次爆炸案发生2 年之后的一个冬天,冯得全和袁仲一所担心的事情,再

一次降临到秦俑馆。

1993 年7 月13 日,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东村农民韩光云,踏上了开往古

城西安的列车。随着列车不住地颠簸荡动,这位21 岁的男性公民的思绪也在剧烈

地翻腾。

在此之前,他并没有要走出那个偏僻贫困的乡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的打

算。只是一个偶然或者说是必然的事件,让他不得不作出了这个抉择。

尽管这个抉择很令他感到为难和苦涩,但也有一线甜蜜的曙光似明似暗地映照

着他——这是关于一个女人的事件。

在他的眼里,那个女人是世界上最为美丽也是最为可爱的,他无法详细地回忆

起,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她的,或许是在小学,也许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跟他同

村又是同学的姑娘,就经常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有事无事地经常来到姑娘的身边,

说一些朦朦胧胧的生硬但肯定渗杂着爱情味道的闲话。当他们双双辍学回到乡村后,

他便经常帮助姑娘一家不计报酬地干些杂活。他是一位身体强壮,头脑灵活的西北

汉子,他知道该以什么样的优势来征服她。

当他感到时机成熟或者说水到渠成之时,便悄悄地托了个媒婆去摘心中向往已

久的鲜果。尽管老媒婆伶牙俐齿,经验丰富,处事干练老道,素有宿将之称,无耐

两家相处太近,谁的家中有几只老鼠都十分清楚,加之姑娘年轻貌美,姑娘的父母

断言拒绝了老媒婆的代理任务。

男性公民韩光云见自己颇为尊重的情场老手败下阵来,心中大为惊骇的同时,

又猛生疑窦,认为这老妪是故意跟自己兜圈子,耍布袋戏,实属贪恋钱财之徒。为

使好梦成真,他便心生一计,速到本村小卖部购了几个罐头和几斤鱼干给老媒婆送

上,嘱其再次从中周旋。

老妪见小伙子聪明真诚,又有礼品送上,不好推辞,只好于第二天那个月黑风

高的晚上,再次硬着头皮潜入姑娘家中。

在来姑娘家中之前,老媒婆便仔细地总结了上次失败的教训,然后脑海里像演

电影一样把自己在姑娘家的场面以及言谈举止,又细细地过了一遍。

凭着多年的媒婆经验,她从回忆的众多镜头中,终于捕捉到了对方显露破绽的

画面,针对几处破绽,她详细地制定了攻防计划,准备一举将对方降服于膝下。

决定一个女人命运的酣战重新拉开了帷幕,老妪尽管年届七旬,但不愧是方圆

数十里的媒介名将,依然有宝刀不老之势。在那个寂静清冷的黑夜,面对孤灯,她

舌战群儒,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向前逼进,对方则步步后退,大有一触即溃之势。

大约五更时分,对方终于招架不住,被迫有条件投降。这个条件就是只要韩家

能拿出3 千元,姑娘便由他领走。

这个条件对于韩光云来说也颇苛刻,他一家六口,只住着两间土屋,一年到头

温饱都成问题,怎么能拿得出这3 千元钱。但不管怎么说,曙光终于出现了,只要

想些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