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怕就是利用老父亲在西江省的影响力支持第一书记所在的派系。

第一书记所在派系的首领是党内明定的接替人,他的这条路当初就是老父亲帮他选择的。中央的派系斗争对于杜汉杰来说目前还很遥远,他现在就想如何才能在石城继续站稳脚跟,有朝一日能象老父亲一样成为一省的封疆。所以老父亲不单单是父亲,而且还是他政治导师,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去请教父亲,就象当初他即将从团中央空降到石城市之前,父亲的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使得他这两年来在石城的工作顺风顺水,在派系中赢得广泛的赞誉,从而使得己方派系在省里的高层力挺他接任市委书记一职。

杜远山退休已经多年,早已过了耳顺的他,身体却相当硬朗,精神矍铄。从西江省人大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就从省城搬到老家江州居住,不问政事。饶是如此,每一任省委书记到任西江,都要登门拜访,足见其在西江的影响力。

今天对于儿子突然回来,杜远山好象早有预料,把杜汉杰领进书房,拿起一张宣纸铺在书桌上。杜汉杰连忙帮忙用镇纸压住,然后肃立在一旁磨墨。

杜远山拿起一支粗大的狼毫,饱蘸墨水,稍一沉吟,就在笔尖的墨即将掉落下来之时,龙飞凤舞地在纸上写下了“知人善任”四个大字。写完,拿起笔欣赏了一番,露出一丝满意笑容。接着好似自言自语道:“做书记了,嗯,好好想想吧。”说完,把笔扔进青花瓷的笔洗之中,径直走出了书房,留下杜汉杰一个人站在书桌旁沉思着。这是十年前杜汉杰跨入正处级行列之后,父子俩一贯的交流方式。

一个小时后,杜汉杰从书房里走出来。

“想通了?”

“差不多吧。”

父子俩寥寥数语,双方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到了答案,儿子眼中的是领悟,父亲眼中则是鼓励。

“吃饭了。”杜汉杰的妻子谢玉茹走过来招呼道。

谢玉茹是石城一中的副校长,现在正值暑假,由于杜汉杰老伴的身体不太好,放暑假后便和女儿杜雨童一块儿回到江州帮忙照顾。

餐桌上摆放着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醋溜白菜,辣椒炒肉丝,芹菜百合,凉拌黄瓜和番茄排骨汤。

心情恢复舒畅的杜汉杰看到桌上的菜,眼睛一亮:“现在还有这么新鲜的黄瓜和白菜。”

“这是我和玉茹上卡福超市买的。”杜母笑着说道,自从儿媳妇和孙女回来之后,老太太的身体好多了,谢玉茹也时常带着老太太到处逛逛。

“卡福超市?不是马天杰开的超市吗。听说前段时间生意不太好。”杜汉杰端起饭碗随口道。马天杰和梁昌华当年都是杜汉杰最要好的同学,三家人家逢年过节也常有走动。

“生意挺好的呀今天我和妈买点小菜,结帐时排队排了十几分钟。”谢玉茹诧异道。

“是吗?天杰这小子还真行。”杜汉杰微微愣了愣,马上笑道。

“小马不错,朋友之间也应该多走动走动。”杜远山看了一眼杜汉杰道。杜汉杰的两个同学,老杜对马天杰的印象更好一点。

“知道了,爸。”杜汉杰点了点头,他知道父亲的意思应该跟刚才写的那四个字的意思是一样。以前他是市长,主要精力集中在做事方面。如今他的角色即将要改变,书记管人事,只有把人用好了,才能总揽全局,毕竟事情也是需要人去做的。

想到知人善任四个字,杜汉杰的心里暗叫一声惭愧。结束党校培训已经一个月了,期间王培林求见了好几次,杜汉杰都没有见。原本王培林在新梅被扫地出门,固然有市委上层的利益交换,但王培林自身也不过硬,不然也不会被人家抓住小辫子。此次事件再加上昌华建设集团在石新路招标上,差点被人拿来攻击的事,引发了杜汉杰心中的不满,故意冷落一番,现在看来尤其是在这个敏感时刻,自己的行事过于草率了。

晚饭后,杜汉杰主动打电话约马天杰一起坐坐,自从他空降到石城担任市长以后,除了梁昌华,和江州的朋友、同学之间的联络反而比在京城时少了。

在和马天杰见面时,杜汉杰听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名字,从今天在饭桌上看到的那些返季的新鲜蔬菜到卡福超市的起死回生,居然都出自一个年轻人的手笔。这个年轻人他从未见过,但是一件曾令他焦灼不安的事件曾经和这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上班后没几天,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楚省第二大报《经济日报》上,更让他意外的是这篇并不长又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