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1/4页)

夏,但被拉下太远的话,也会很丢面子不是。

这件洪武青花瓷,先不说表现如何。

单是从许松闵那笃定自在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这件东西的信心十足。

柳玉晴在鉴定方面是好手,在人情世故上,尤其是在看人上,更是有她自己的独特心得。要不然,她也不可能发掘出周夏这样一位人才出来。

抛开这些不提,单看这件青花瓷抱月瓶的表现,确实不辜负大家对它的期望。

先说这造型。

抱月瓶。

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而得名,也称“宝月瓶”。

在明清的瓷器中,算是比较常见的造型,明代的话,最为出名的就是永乐,宣德的青花抱月瓶。

但是,眼前这件抱月瓶,器型和永乐宣德的青花抱月瓶差不多,但在具体表现上,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的。

首先,就是这青花的发sè。

相比起永宣青花来,要黯淡很多,算是洪武特有的灰蓝sè。

玩瓷器的都知道,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喜欢釉里红,洪武时期,最出名的瓷器,也正是釉里红。在他在位期间,主要烧制的也就是釉里红,这青花瓷,就烧得比较少了。

倒是后来的燕王朱棣,造他侄子建文帝的反上台之后,在瓷器是烧造上面,表现出于他嗜杀暴烈xìng格完全不同的一面来。永乐时期的青花瓷,端庄秀美,典雅jīng致,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充分说明人的多面xìng来。

不光柳玉晴,周夏在了解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也甚至在想,朱棣有没可能,是故意跟他老子朱元璋对着干,在瓷器上,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朱元璋喜欢sè彩艳丽,大气磅礴的釉里红。朱棣觉得跟他一条老路走到黑没什么意思,也体现不出他自己的个xìng来,就要搞跟朱元璋不一样的青花瓷,要胜过先皇才好。

要不然,怎么能解释这永乐青花,一举超越经典的元青花,开创一代先河,比洪武青花瓷,更是胜出不止一筹来。

这些胡乱猜想不用理会,两人现在,只看眼下这件青花瓷的表现。

柳玉晴见过的洪武青花并没有几件,但这并不妨碍她对这件青花瓷的认识,也只有在洪武时期,青花瓷能有这样的表现。

这也是因为用料的缘故,只有国产的乐平料,才会呈现出这种典型的灰蓝sè青花,这样的青花,发sè比永宣青花,甚至比元青花都要黯淡得多。

这也是洪武时期,偏好釉里红,对青花不甚重视的缘故。

周夏这会上手了真品之后,则是在琢磨,为什么系统会把它认定为珍贵文物,他感觉,这件东西,在青花瓷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和别的永宣青花没法比不说,光比起洪武时期,那件拍出两千多万,发sè稳定的洪武玉壶chūn瓶,相差也是老远。

要挑毛病的话,周夏可以挑出一大堆来,那冲和小缺就不用说,青花发sè,修胎的工艺,甚至是这瓷胎,因为是饶州玉土,表现可就没永宣青花的高岭土表现好,人家淘练jīng细,胎质纯净,杂质也比较少,这只抱月瓶,相对而言,就粗糙了一些。

周夏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理由,难道是因为,这件青花瓷比较稀有。

或者,这根本不是洪武朱元璋时候烧制的。

而是建文帝在位时期烧制出来的作品?

这个,倒是相当有可能的。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间不过四年,就被叔父朱棣给赶下台来,然后不知所踪。朱棣为了表明他当皇帝的正统xìng,把建文帝的年号都给去掉了,建文四年被他弄成洪武三十五年,洪武也生生多了四年出来。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朱棣改了年号不说,当上皇帝之后,更是恨不得把建文帝在位的一切证据都给抹去。史书遭了秧,连带着,建文帝在位时,使用过的物品,烧制的瓷器,都跟着倒了霉。

因为建文帝不知所踪,还派人到处搜索,可惜终未能如愿,成为史上一等一的奇案。

周夏就琢磨这,如果这件青花瓷,是建文帝时候烧造的,倒真是有可能成为系统鉴定的珍贵文物的依据。

物以稀为贵嘛!

当然,到了现代,大家在鉴定瓷器的时候,还是习惯xìng地将建文和洪武时期烧制的瓷器,统一称为洪武瓷器。并没有把建文时期的瓷器,单独给划分出来。

一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