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第二百二十七章 茫茫大梦(十一)

安顺堂穆清原是知晓的,门户不大,隐没在东市诸多大商户中,度日也是艰难。如今再瞧安顺堂的门庭,却是教人吃惊:铺子门口人虽多,倒不拥挤,井然有序地排成一条长长的人龙。那队伍甚是有趣,各色人等皆有,衣衫褴褛的乞儿有之,衣衫光鲜的富庶人有之;抱在怀中的孩童有之,拄杖踯躅的老丈亦有之……

阿柳随意向一位看着还算有些门第的老丈打听道:“敢问这位老父,既身子抱恙,年岁又长,何不请那堂中医士至家中诊看?”

那老丈苦笑道:“娘子有所不知,但凡这赵医士肯至某家中来,又何苦来此处挤挨?”说着朝堂内探望一眼,拢手至唇边,“这位赵医士医术了得,性子却古怪得紧,诊金分文不取,然决意不肯出诊,不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幼,欲求一诊的,一概要亲身前来,所开药方须得在安顺堂内抓取。听闻时有几个乞儿或穷苦人家,无钱买药的,连药钱都由赵医士代付了。”

阿柳点头谢过老丈,回身笑向穆清道:“正是赵苍不错了,天底下只怕再找不出第二个这般行医的医士来。”

穆清命驾车的马夫先送了四郎回府,自个儿却与阿柳在安顺堂门前候等着求诊人群渐渐散去。直至日影偏西,金辉收拢,东市口锵的一声击钲声大作,提醒着市中各商家散市时辰将近,穆清方踏入安顺堂。

堂中一张高案,须发半白的一人正伏案疾书,抄录病例用药,许是觉察出有人入店。他却也不抬头不停笔,埋首闷声道:“散市钲响不曾听见么?有疾若等得,便明日再来,若等不得,趁早去寻旁的医家去。”

隔了良久,不闻入店者离去的响动,却有一把轻柔的嗓音迎头而来:“数年不见。赵医士别来无恙否?”

赵苍浑身一震。手中的笔凝滞在纸的上方,循声抬头望去。穆清见他皱眉发怔的神情,屈膝欠身一礼。“赵医士不愿见七娘么?”

赵苍忙丢了笔,自高案后头绕过,“七娘而今身份不同,作这样大的礼。教某如何堪当。”他一面走一面躬身作揖,直至见穆清重又站直了身子。方才放下心来的模样,“说甚么愿不愿见的话,不过是某一心只求隐身于市,精研医术。不敢去扰了七娘罢了。”

两人一同想到了当年英华自请嫁入弘义宫毁了与赵苍婚约的事来,便齐齐陷入了沉默。隔了片刻,只听得赵苍一声沉闷的叹息。颇为艰难地开口道:“英华的事,我亦有些耳闻。回长安打听了许久,却不曾探知她落葬何处,只听说是七娘带出了宫。如今赵苍有个不情之请,愿往她坟前一行祭扫,还求七娘成全。”

穆清不禁吃惊,听他那意思,回长安来竟是为了祭奠英华,却又不往永兴坊来问她,情深意重至此,倒令她心内五味杂陈,愧意萦绕。当下她闭目点了点头,“赵先生莫怪,英华不曾落葬,先生若要见,请随七娘回府。”

回至永兴坊的府宅,穆清引着赵苍绕过亭台楼阁数重院落,现今的杜府因杜氏族人来投,也蓄养了些许门客部曲,较之从前已大出一倍去,走了足有两盏茶的功夫,终是进了一处隐蔽的院落。院落极小,长宽不过十来步,院内仅有一间屋子,院墙倒是厚实,将一切嘈杂隔绝在外,显得院子幽静安谧。

穆清打开屋门上的铜锁,轻轻推开门,迎面就见一张几乎占了屋子一半去的大供桌,长明油灯,各色供果水米齐备,供桌正中立着的牌位上,正是英华的名讳。穆清清楚地感受到身边赵苍不由自主地一哆嗦,脚下仿佛不稳。

她看了他一眼,探手向供桌上一只显眼的秘色瓷坛幽然道:“圣上虽因英华临终遗愿,许了我带她出宫,可到底,圣意难违,我只怕忽有一日,圣上执意要追封英华,迁葬皇陵。她活着时便厌恨深锁于宫中,那是我对不住她,难不成连她魂魄的自由,都要教我这个做阿姊的护不住么……”

穆清喉口梗塞,停下话,用力往下咽了数次,才又黯哑着嗓音道:“故我欺了君,圣上数次追问英华葬处,我皆只答火燎扬灰了。实则,虽火燎了,却并未扬灰。”

赵苍脚下虚浮,跌跌撞撞地进了屋,极尽爱护地轻抚了那只瓷坛,一语未出,泪流纵横。穆清返身轻轻阖上了屋门,默默立在他身后,一束斜阳透过门上的糊的纱照进来,正铺在赵苍的身上,他那头斑白的头发,尤其的扎眼。穆清记得上一回他佛袖离去时,尚且满头乌发,不过五六年间,竟已白了一半,着实令人心酸。此刻再见他伏案痛哭的背影,不由也跟着留下几道眼泪来。

过了一阵,他拉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