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机灵宦官,马三宝 (第1/1页)

大唐,大兴城。 一群身着便衣之人,见得眼前巍峨雄壮的大兴城,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此地,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也是大唐的都城,大兴城! 当然,它还有一个其他的称谓,长安! “苏秦大人,吾等既然是使团,为何要如此隐秘的前来大唐?” 在这群人中,一个身材魁梧却面白无须的青年,望向了为首的中年文士,脸上满是诧异之色。 很明显。 他们一行人不是别人。 正是受李烨委派。 以苏秦为首前来出使大唐的大夏使团。 而另外一行出使大汉的使团,自然是以张仪为首。 见得这青年发问。 苏秦却是微微抚须,望向前方的长安,神色已经是无比肃穆:“吾等此行,乃是受陛下重托, 赌上的乃是我大夏国运,一言一行都务必小心谨慎。” 听得苏秦之言。 那青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心谨慎么?” 沉思片刻。 青年才是抬起头来,却是将目光望向了西面的方向,似乎略有所悟:“所以,苏秦大人您的意思是,吾等是为了防备匈奴?” 苏秦的脸上,也是闪过一丝诧异之色。 他没想到,自己仅仅是提点了一句。 眼下这个看上去年纪最多不超过二十的青年,便能如此快速地想到个中缘由。 当是时。 也不由得是高看了青年一眼,缓缓点了点头:“不错,出使大唐一事,需得万分谨慎!务必不能让匈奴人知悉。” “为此,我们和张仪为首的两个使团,在出发之前,都未曾宣扬。” “那匈奴人岂能是易与之辈?知晓我大夏眼下处境,单凭借着大夏自身的实力,再难与他们抗衡。所以,这求援他国,便是眼下吾等唯一的出路了。” 青年点了点头。 听得苏秦的话后,脸上仍然满是思索的神色。 片刻后,又是抬起头来,小心翼翼的询问着:“那么苏秦大人,您说,这匈奴会不会,也向大唐和大汉派出使团?” 苏秦没有丝毫的犹豫,而是重重的点了点头:“他们一定会的!在攻打我大夏之前,匈奴人为了预防腹背受敌,一定会派遣使团来到大汉和大唐,千方百计地阻止大唐和大汉对他们的突袭!” 此话一出,那青年又是皱了皱眉:“那您说,大汉和大唐会不会……” 话还没说完,这边苏秦却是笑着拍了拍青年的肩膀,几乎是斩钉截铁的一字一句道:“那唐皇李世民和汉皇刘彻又岂是易与之辈?匈奴人的如意算盘,必定不会成功!” “所以,大唐和大汉对匈奴人的突袭是一定的!只是他们会在我大夏和匈奴都两败俱伤之时,再坐收渔翁之利。现在我们使团要做的,就是让大汉和大唐,提前出兵以保存我大夏实力,仅此而已!” 这一句之后。 青年似乎明白了什么,缓缓点头。 而苏秦,见得面前身材高大足有八尺的青年,却是有些好奇地问道:“老夫见你,心思颇为玲珑,现在朝中任何官职?” 这一句之后。 青年却是微微低下头,神色有些晦暗:“小人,小人名马三宝,自幼便是进宫,此前,此前只是宫中一内臣。” “只因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大都随着东宫太后南下,使团人手稀缺,所以才……” 这一句之后。 苏秦才是明白了。 所谓内臣。 说白了,就是宫里的宦官。 眼下大夏朝堂之中。 宦官和朝臣,虽然说不上是你死我活的状态。 但自古文人阉宦不两立。 大部分的朝臣乃至于是读书人,都是看不起宦官这种趋炎附势,只知道攀附圣上之人的。 这也正是,为何这马三宝在苏秦面前,如此扭捏的缘故。 然而,苏秦显然,不属于那种无条件鄙视宦官的人群。 “你身得如此威武雄壮,倒不像是个内臣。” 笑着摇了摇头,苏秦又是拍了拍马三宝的肩膀,轻声鼓励道:“你心思敏捷,虽然是内臣,但只要一心为陛下为大夏尽忠,日后未必不能摆脱内臣身份,成为朝廷栋梁。” 马三宝感激地看了苏秦一眼,当即便是拱手拜服:“小人谢苏秦大人不弃之恩。” 苏秦轻笑着。 随后,目光便是直视前方的长安城,目光也变得极为的凝重起来:“进城吧,前面可是还有一场硬仗在等着我们呢!” “陛下将如此重任托付吾等,可不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于是乎。 一日后。 长安,大明宫中。 苏秦身后跟着马三宝,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这宫殿之中。 这大明宫,并不是大唐朝议之地。 按理来说。 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出使,当是在朝堂上才是。 然而。 此刻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 大明宫中,除了一老一中年两个身着龙袍之人外。 便只有寥寥的几个大臣罢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