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二人也正有此意,可想想周边的势力,觉得无处可去,问道:"依文和之见,我等该投何处去?"

贾诩道:"陕北张济向为二位将军所败,如今只苟延残喘,今二位将军正可引兵夺其基业,以之为家,或可拖住各路诸侯."贾诩这里用了个'拖'字,就表明对此事也不是很看好.可李、郭二人哪里还能顾的上这许多,此时病急乱投医,只要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行.便依贾诩之计,此时各路诸侯离长安尚远,二人便仿效董卓当年之计,尽挟长安百姓赶往陕北之地,长安也与洛阳一样经历了一场浩劫.

驻军洛阳的李乐却比他们干脆多了,一听到消息,二话不说便弃了洛阳,逃回老家安邑.

以赵信对袁绍的了解,知道要是没什么实际的利益吸引袁绍的话,他是决不会对此事如此热心的,此时李傕等人手中除了地盘外还能有什么,由此便可猜到袁绍的意图.赵信暗笑袁绍不知死活,竟敢想在自己口边夺食,于是令大军倍道而行,急速赶往洛阳.

以袁绍兵马的行军速度如何能比得上赵军的速度,自是赵军先赶到洛阳,赵信占了洛阳之后便不再西进,全力整顿洛阳防务,如今的洛阳虽然久经战乱,可当初被赵信从董卓手中救出的数十万百姓如今还是有很多安居在洛阳.这些人对赵信感恩戴德,敬奉有若神明,闻知赵信大军开进洛阳,那个情景啊,简直是万人空巷,夹道欢迎.

袁绍闻得赵信先占了洛阳,顿时大怒,急催兵马赶往洛阳.等赶到洛阳时,袁绍对于自己所干的蠢事也大感后悔,急急的赶到洛阳所为何来,难道还真的能根赵信决一雌雄么,且不说如今的形势不容许,就算没有顾忌,难道还能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从赵信手中夺得洛阳么,有了颜良、鞠义两次的大败,虽然袁绍一向心高气傲,可也不得不承认赵信在训练士卒方面有一手,自己麾下的兵马不是人家对手.

赵信闻知袁绍兵至,不顾众将反对,一边令兵马弓上弦,剑出鞘妥加准备,一边下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头相候.袁绍正进退两难之时,得知洛阳城的异状,便领着众人催马赶去.

赵信在城头远远看见袁绍帅旗,不一会,袁绍赶至城下,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

赵信见了微微一笑,高喊道:"本初远来辛苦,不如进城稍歇,让我一尽地主之宜."

赵信俨然以洛阳的主人自居,袁绍听了哭笑不得,费了无数钱粮,却原来是空欢喜一场,枉为他人做嫁衣,在马上高声答道:"多谢子诚美意,只是国贼未除,一日不敢懈怠,我今立即引兵向西讨贼,既然子诚已得了洛阳,便谨守此处,勿使我军有后顾之忧."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心里害怕赵信有什么阴谋诡计,试想谁会开门楫盗,何况还是一城之地.

袁绍点起兵马,装模作样往西赶了一段路,一路小心翼翼,令人时刻注视洛阳城的动静.赶出十数里,袁绍便急忙下令回军.这时旁边一将问道:"主公,我军不是西去讨贼么,怎么主公下令回军."这人脑筋不大灵活,还没看出袁绍对赵信的忌惮,旁边众人都幸灾乐祸的看着他挨骂.袁绍闻言果然大怒道:"傻蛋,再往西去我军的归路恐怕就会为赵信所断了."那人尤自不解道:"主公,赵信怎会断我军后路?"袁绍不想再跟这愣头青多说什么,怒喝道:"依令行事便是了,罗嗦什么,下去!"那人悻悻退下,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袁绍这次真的是偷鸡不着屎把米,不仅没有得到一丝好处,半块地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赵信对他图谋不轨,急冲冲的回军冀州.

回到冀州之后,为了此事袁绍也不知发了多少通脾气,虚火上升,见谁不顺眼,不是打就是骂,搞得一众手下噤若寒蝉,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怒袁绍.

其余刘璋、刘表、马腾三家一同引兵杀向长安,奈何长安已被一劫而空,什么也没留下.见没有油水可捞,三家也是兴趣缺缺,最后商议了一下,便决定挥军北上,誓要灭了李傕等人,为汉君报仇雪恨.

三家合兵一处,兵势大胜,可粮草供应的难度也大了许多,长安被李、郭二人搜刮一空,是指望不上了,只得派人到各自境内催促粮草.

三家兵马所指,望风而逃,一路挺进,凯歌高奏,眼看胜利指日可待.

李傕、郭汜二人听从贾诩之计,自从合兵取了张济基业之后,日夜防备各路诸侯来犯,得知赵信止步于洛阳,而袁绍却莫名其妙的回军冀州之后,两人才松了口气.得知三家联手来犯,李、郭二人都深有惧色,贾诩献上坚壁清野之计,深沟高垒不与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