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路突出伸入抗日根据地内,工事设施坚固,兵力兵器较强,榆社和管头据点都各有一日军加

强中队守备。

八路军第129师根据总部的指示,第二阶段的作战中心是拔除辽县至榆社公路沿线日

军据点,相机收复和顺、辽县两城,并准备在辽、榆、武地区歼灭可能由平辽或白晋方面的

增援之敌。其部署是:以第386旅、决死1纵队共4个团为左翼集团,攻取榆社、沿华、

王景3个据点;以第385旅并指挥23团为右翼集团,攻取管头、铺上红崖头、关旁垴、

小岭底等据点,一部抢守辽县以西之狼牙山,阻击辽阳可能西援之日军,以新10旅分布于

和辽线上破路袭敌,牵制并阻止昔阳、和顺击犯之日军,配合作战。

9月23日第129师发起了榆辽战役,果然不出所料,辽县之日军立即西援,预伏在

辽县以西狼牙山的第129师一部兵力,立即伏击西援日军,日军抵挡不住,仓皇退回。第

129师左翼集团和右翼集团同时对日军发起猛攻,连克沿华、五景、小岭底和铺上等日军

据点。此时,进攻榆社的部队激战方酣。日军在攻击部队强烈火力与猛烈攻击下,开始施放

毒气,攻击部队采取防毒措施,继续战斗。榆社有城墙、有暗堡、有充足的弹药和丰富的粮

秣,而且日军有飞机援助,易守难攻。在日军的猛烈还击下,攻击部队进行了坑道近迫作

业,用炸药炸开碉堡,乘硝烟攻入城内,终于攻占了榆社。

而进攻管头据点的第129师右翼集团,由于受地形所限,在攻占日军1个碉堡后,未

获进展。于是,除以一部兵力围困管头,其余兵力转攻石匣,然后再相机夺取管头。经连续

激战,被围的日军已弹尽粮绝,右翼集团攻占石匣并乘胜攻克管头。

第129师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的战斗尚未发起,和顺、武乡之日伪军800余人即

前来增援。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果断命令攻打辽县的部队,除以一部围城外,主力撤

回,预伏于榆辽公路的红岩头一带,准备打伏击。攻坚战斗马上变成了围点打援,把日军调

出坚固的筑城地域,在崎岖山地上歼敌。半夜12时,伏击部队到达预伏地点,拂晓就打了

个成功的伏击战。后由于我乡东援之日伪军不断增多,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同时,辽县西

援之日军也突破了八路军狼牙山阻击阵地。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总部决定第129师各部撤

出战斗,结束榆辽战役。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作战1824次,歼日军20645人,伤日军5155人,

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

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拔除了其深入根据地内的部分据点,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缴获

了大批军用物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百团大战不仅震动了中国,而且震动了世界。美国合众社驻北平记者,冲破了日伪军的

严密封锁,向国际上连续报道了百团大战的消息。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对百团大战作了这

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原,到东海海岸,从黄河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

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百团大战,以它的辉煌战果而载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例的史册。

百团大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稳定了抗日大局,打击了国

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逆流和反共阴谋,推迟了日军打通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时间,为日本发

动太平洋战争设置了障碍。

1940年,是世界局势急剧动荡的一年,日本政局不稳定,仅1940年1年时间近

卫文麿第二期内阁,就进行了3次大的改组。但陆相东条英机地位却得到巩固,成了左右朝

政的核心阁员。

希特勒在欧洲战场的〃赫赫战功〃,使日本军部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法西斯魔头,垂涎欲

滴,一心想拿到东南亚的资源。

在近卫文麿第二次组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