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整两个钟头,耐 心和气地向他宣讲了他们的三民主义理论,还给他冲了好几次茶, 又把他亲自送到门口——问题就严重在这里,他们不但卖国,还 有卖国理论——他们比吴有这样的人更应去死。

杭汉并不真正知道沈绿村是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被处死的。 在黑夜中他们到了一个地方,然后楚卿和他的同志们下了车。他本来也想下的,被楚卿拦住了,说:“你还是留在车上吧。”没过多久,他们就又上了车。杭汉曾经在梦中设想过的种种暴力手段一样也没有用上。然后,他们就被车子送上了一艘货船。在船上,他几乎可以说是意外地发现了他的父亲,他正押着这满满的一船茶箱,从钱塘江出去,再经陆路到宁波。这些茶叶将从宁波起运到香港,再由富华公司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换口外币和军火。

在宁波与楚卿告别的时候,这灰眼睛的姑娘带着一丝惋惜的口气说:“我本来是很想带你走的。你看,这里离我们的根据地真的不远了,可是你的伯父和你的父亲都更希望你能够到重庆去攻读茶学。你的伯父对我说——让我的儿子去杀人吧,留下我的侄儿去建设。现在我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杭汉想了一会儿,才问:“我伯父真是那么说的吗?”

楚卿点点头说:“你的伯父,倒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杭汉犹豫地再一次抬起头来,问:“··他晓得那件事情吗?”

楚卿严肃地说:“你怎么啦。我不是告诉过你,刺杀行动是绝对保密的,除了参与行动的人之外,谁也不许向外透露,这是组织的纪律。怎么,你怀疑我们的严密性吗?”

杭汉低下了头去,他和杭忆不一样的地方正是在这里。恰恰是他这样一个看上去比杭忆更规矩的人,却更不能适应这种组织的严密性。他甚至不能适应刚才楚卿说话的那种口气,她那本来很柔和的少女的脸上,不知为什么,总像是蒙上了一层铁甲,仿佛因为经历了过多的血火而显得不再有少女的光泽了。

楚卿一定是意识到她口气的生硬了,抱歉似地笑笑,说:“我真希望你们能和我们在一起。”

杭汉知道她指的是什么,可杭汉还是相信自己的主张。

“科学救国,和共产主义可以是一样的吗?”杭汉小心翼翼地打听着,他对什么主义都缺乏真正的了解。

“也一样,也不一样。”楚卿沉思着,说:“真奇怪,杭忆也和你一样,他总说自由、平等、博爱和共产主义是差不多的。但共产主义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比的!”

杭汉看看楚卿,突然昏头昏脑地问:“你喜欢杭忆吗?”

楚卿一下子就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微微地一笑,铁甲就从她的脸上落了下来。她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地伸出手去,拍拍杭汉的面颊,说:“我啊,我喜欢你们两个人。”

杭汉也笑了起来,这是他自那天夜里行动以来第一次舒心地笑,他说:“我晓得你喜欢他,我会告诉他的。我到重庆之后,会给他写信的。我决定和我的父亲一起去重庆。“

杭汉一行,最初到的是武汉,以后才转道重庆。当时复旦大学还没有成立茶学系,杭汉就在吴觉农先生和父亲杭嘉平所在的贸易委员会手下工作,参与对出口的茶叶进行检验。他常常作为助手,陪着吴觉农先生和父亲走南闯北。他们日夜奔波在重庆、香港和各个的主要茶区之间。其间,由于战时的公路路况不好,他们还有过几次车祸。最险的一次是跟着吴觉农先生等人去贵阳,结果在一条名叫“吊死岩“的盘山道上翻了车,幸亏被一块大岩石挡住,才没坠下深渊。

杭汉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情,甚至父亲知道后追问他时,他也没有详说。他还不免有些奇怪,过去他们一家经历过多少痛苦,多少九死一生啊,那时没有父亲,他也已经习惯了。如今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喊大叫的爹,他的气质是与伯父完全不一样的。他才华横溢,四处张扬,任何事情都能上升到国际国内、世界大战之上。听说杭汉遇险之事后,他打长途电话给儿子,在电话那一头火烧火燎,再三再四地问及杭汉有没有受伤,并且一定要抗汉到他的家里去养伤。杭汉很不习惯这种张牙舞爪的热情,说不清因为什么,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终于聚在了一起而成功地调整过来。

给远在江南家中的人写信时他一点也没有提这些事情。这本是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杭汉却在信中着重地谈了许多的茶事。他记住了伯父的话,以为建设是他的天职。突然打开的天地和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使杭汉成了一个有着热烈理想的年轻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