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纪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唐三彩里有很多马非常生动,非常漂亮,都是贵族的马。那么我们注意马的动态,比如有一匹非常著名的马叫〃左勾头,右抬蹄〃,就是向左勾着头,抬着前腿,非常具有动态。后来我就想,过去对模特的要求也是向左边拧着头,耸着右肩,都是一样的。这样塑造出来的动态,其实不怎么舒服。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古书上的解释也非常多,就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马。所谓〃花〃,大概是指马脖子这个位置的装饰,非常漂亮。〃五花〃当然也是一个泛指。

我们大致讲了陶器的概念,陶器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比我们更早的时候,西方已经有陶器出现了。可是,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下一讲就开始讲瓷器。

02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

--早期瓷器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但我们有一个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反而没有被列入四大发明,这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国〃都叫China,意为瓷器。

【陶与瓷的区别】

首先要讲陶与瓷的界限在哪儿。第一个界限,是烧造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烧成,黏土随处可取,往深一点儿的地方挖一挖,可能就有黏土,只要有黏度的土,都可以烧成陶器。瓷器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烧成。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镇的高岭土。

第二点是烧结温度不同。一般陶器都是在1000度以下,除了唐三彩,唐三彩在1100度左右。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

第三点就是吸水率和透光率不同。我们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陶器无论什么条件下,它都不会透过光线。这是科学的界限。

【瓷器的优势】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瓷器的呢?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现了。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真正意义的瓷器,应该在东汉时期产生,距今两千年。那么,原始青瓷已经达到了一些客观条件,比如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尽管瓷土的质量比较差,但也是瓷土。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一个划时代的贡献。瓷器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它的强度大于陶器,在生产中想做成什么样子,基本上就能做成什么样子。当然,最早的瓷器生产不能太随心所欲,比如今天我们可以烧出5米高的大瓶子,在过去是烧不成的,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瓷器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原材料便宜。中国早期的容器,尤其贵族使用的容器,很多都用铜来制造,成本非常高。汉代还有一种贵族常用的器皿是漆器,成本也非常高。瓷器改变了这个局面,它的原材料就是瓷土,成本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相应也就增加了。

再有一点,就是相对来说,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瓷器的原材料,所以在古代运输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工匠可以带着技术走。只要学会怎么烧造,就可以从甲地到乙地展开这门技术,去异地烧造,而不需要把瓷器从甲地运输到乙地。古代运输的成本非常昂贵。

【原始青瓷】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为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从科学角度上讲,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种瓷,都算青瓷。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反之,含铁量减低,减得越干净,颜色就越白。

我们今天使用瓷器时,常会忽视很多心理感受。比如我们赴一个宴会,大家觉得盘子很漂亮,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最重要的感觉还是今天吃什么,对吧?今天是吃鲍鱼大餐、鱼翅大餐,还是农家饭?至于使什么杯盘,不是很重要了。但是这种感受在古代很重要。

我们设想今天人家请你吃饭,桌上的餐具都是黑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捧着黑碗吃饭心里比较沉重。今天偶尔还用黑色餐具,比如你去吃一碗乌冬面,街上日本餐馆里都有,一般都使黑碗,里面盛着白面条,看着很漂亮。但这是偶尔的事。要是你天天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心里就会很沉重,你老想:我怎么了,老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对不对?

所以,瓷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摆脱黑暗的过程。首先要让它白起来,一定要变得悦目。这是瓷器最开始的简朴的美学追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