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关于犀牛的误解】

由于犀牛的特殊性,导致古人对它有很多误解。第一个误解,认为犀牛角可以避尘、避寒、避水,什么都可以挡住。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中有这样的记载,他说: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什么意思呢?他说你要得了通天犀的犀角以后,你刻成鱼状,叨到嘴里,你只要一入水,水就为人开。这事儿太邪门了,这事儿如果说是真事,那咱就不用学游泳了,咱就一人发一个叨嘴里就下河了,那么他这种说法是深入人心的,《西游记》有三个犀牛怪,那么他就是避尘、避寒、避暑,他在《西游记》中也是延用了它这个说法,只不过有些差异而已。

第二个误解,认为犀角有药用作用,我们认为它除了解毒,还能成仙,还能提高性能力,西方的很多医学书里就记载着说中国人认为犀角可以提高人的性能力,这是他一道误解,犀角为什么有人认为它可以解毒,就是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它做成发簪,很多人就直接别在头上,随身带着,吃东西的时候拿出来去试一试,如果发泡,这东西就有毒,这其实都是误解了,我们有毒性的东西是五花八门,不是一个发簪,一个犀牛角做的发簪就可以解决的。

第三个误解,是一个美丽的误解,是我们认为犀角是可以通到心灵的,灵犀,李商隐最著名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运用了这个美丽的误解,他认为犀角上有一根白线可以直通心脏,那么我们今天也经常有这个词,比如说他们俩心有灵犀,是指他们俩心灵上可以沟通。

【犀角杯】

犀角主要适合雕刻杯状物,这是由它的形状所决定的。犀角的中间是空的,翻过来正好是一个杯形,所以古人都在犀角杯上做文章。

2006年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上一个犀角的仙人乖槎杯卖到了203万美金,折合人民币1600万,我们好象不能想像一个犀角雕刻的东西值如此大的价钱,全世界的收藏家用钱来证明了我们明代的雕刻的一个历史高度。

1996年,我曾经在拍卖会上碰到过一个犀角杯,全素,一点雕工没有,而且还很小,就这么大,装在一个锦盒里。有个朋友有点闲钱,就问我:“我买点什么东西好呢?”我说”这个杯子非常重要,你可以考虑。“他看了以后不以为然,说:”我看别的都雕刻得很好,这东西太素,未雕一刀,你说它好,究竟怎么好?你跟我说说。“我说:”这上面记载着两个明代晚期非常有名的人,一个是周天球,一个是陆治(陆包山)。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画家,这只犀角杯记录了他们之间的一段情谊。周天球把这样名贵的一个犀角杯送给了陆包山八十大寿的礼物。你想,周天球和陆包山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他们之间的赠礼都不会是薄礼。

这件犀角杯上还刻有这样的文字:周天球题镌犀角觥为陆包山八十寿,时在万历三年乙亥也。写得清清楚楚,时间,人物,事件,应有尽有。通过这样一个杯子,我们可以想见当时陆包山八十大寿的盛况,可以想见周天球跟陆包山之间的情谊,这种情谊通过一个物件传达出来。

后来我这朋友说:“那行,我听你的。”可真到了拍卖会上,他虚了。当时举到20万元的时候,就彻底地虚了,让别人22万块钱买走了。时隔十年,他来找我,说起这段往事。他说:“我当时如果咬住牙再举两下,那东西就是我的了。“这件犀角杯今天值多少钱?不知到,因为它到今天为止再没有进入市场。只有等它重出江湖的那一天,我们才知道它的价值有多大。

【象牙的笑】

在我国的雕刻历史上可以用来雕刻的贵重材料除了犀牛角这外还有象牙,象牙雕刻又叫牙雕,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古代牙雕刻不仅有人物,文房用具等,还有不少实用品,比如官员上朝时用的笏板,笏板是大臣们上朝时拿着一个瘦长的板子上面写着准备上奏给皇帝的话,最早的笏板是竹子或木头制作的,到了西晋才出现了象牙的笏板,那么马未都先生为什么会说古代的象牙笏板大多都会〃笑〃呢?

象牙比犀角容易开裂,而且还很明显。犀角是深棕色的,上面即便有一点开裂,也不大显眼,但象牙是牙黄色,一旦它有开裂就非常明显,那么这个开裂在专业上它有一个词叫〃笑〃。我们说过文物当中尽可能地回避不好听的词汇,比如这象牙裂了不好听,那就说象牙笑了。

我最早接触象牙的时候,看见大量笏板,上朝用的笏板。有一次,我在广东看见一块非常漂亮的笏板,卖主拿给我看,我跟他说:”这个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