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股希��颐挥胁埂N揖醯美�妨粝碌暮奂>腿盟�粝掳桑�庋�笕艘材苤�览�飞显��奈拗�5笔钡娜巳绻��勒庖桓鲅鄱�蛳氯ィ�嗌偾�投�耍�蛩浪�膊换岽颉�

【明代的景泰蓝】

晚明有个人叫金嗣孙,他在《崇祯宫词》中有这么两句:〃赐来谷雨新茶白,景泰盘承宣德瓯。〃说的是景泰蓝的盘子上搁着一件宣德的瓷器,用来喝茶,这是晚明宫廷生活的写照。瓯,本义指盆状的瓦器,过去地位比较低,但〃宣德瓯〃一下子就提得比较高了。晚明的宫廷生活和市民生活相对比较富足,宣德青花和景泰蓝盘子都是价值连城,这两件东西凑在一起端上来,就为了喝一杯茶,真是奢侈啊!

瓯这个字今天不怎么用了,容器中也基本没有瓯的概念了。过去有一段故事,说有一次乾隆跟纪晓岚聊天吃饭,看到桌子上有两盘豆子,皇上就说:〃我出一个上联,你能不能对?〃 纪晓岚说:〃臣可以对。〃皇上就出了个上联:〃两碟豆。〃就是桌子上有两碟豆子。纪晓岚张口就说:〃一瓯油。〃皇上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说的是〃两蝶斗〃,是指两只蝴蝶上下翻飞。〃纪晓岚反应快啊,说:〃我说的〃一鸥游〃是一只鸥鸟在缓慢地飞翔。〃乾隆一听,不服气:〃那我还能添字,叫〃林中两蝶斗〃。〃纪晓岚马上说:〃江上一鸥游。〃对得非常美。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很多非常优美机智的地方,通过一个瓯也能体现出来。

晚明时期,景泰蓝品种在增加,但质量在下降,砂眼明显增多。景泰蓝填完彩料以后一定要用火烧制,如果质量不能控制,砂眼就要增多。另外,当时景泰蓝的审美趣味跟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纹饰都比较繁缛。

当时中央政府也非常注重景泰蓝的制造,比如做了非常漂亮的景泰蓝多穆壶,明确带有礼品的意味。多穆壶是蒙、藏少数民族用来喝奶茶或者搁酥油的容器,用景泰蓝这么名贵的材料做,显然有跟少数民族沟通的意思。中央政府当时把这些名贵礼品大量发往西藏、蒙古,跟少数民族保持良好的关系。

【明末的古玩市场】

明末清初人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若奇珍异宝进入尚方者,咸于内市萃之。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内市重价购之。〃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描绘了一个买卖古玩的大市场。各种奇珍异宝要想进宫,先要在北京的内市云集。内市在哪儿呢?紫禁城的北门在明代叫玄武门,到了清代因为要避康熙皇帝的讳,改为神武门。今天的神武门外正对着景山正门的那块广场,就是过去的内市。内市里汇集了宣德之铜器,就是宣德炉;成化之窑器,显然是成化杯;永乐果园厂之髹器,就是永乐漆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就是景泰蓝。这些名贵的东西都云集到内市,大家挑选,好的就进宫了。那么其他喜欢这些古董的人,也都跑到这个地方去买。

当时的北京除了这一狭小的内市外,还有外市,散布在北京各处的古董商摊都属于外市。跟今天比较起来,内市有点儿像拍卖公司,外市多少有点儿像潘家园。外市的东西相对来说等级比较低。

对古董的需求是社会富足的一个表现,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精神,而非物质。收藏一开始很容易物质化,我喜欢,是因为有一个物质实实在在摆在眼前,但实际需求的是围绕着物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你喜欢一个宣德瓯,那就是一个瓷碗。你要喝茶,拿普通的白瓷碗喝和宣德瓯喝都差不多。问题是,宣德瓯具有极大的精神层面的内涵,这一点是白瓷碗所不具备的。

【清初景泰蓝】

入清以后,康熙朝迅速恢复生产。康熙十九年,武英殿、养心殿设立造办处。康熙五十七年,武英殿的珐琅作改归养心殿,从等级上提高了。康熙皇帝对欧洲传教士带来的珐琅非常感兴趣,想尽办法把画珐琅的技术引入宫廷。我讲《陶瓷篇》珐琅彩时讲过,铜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这三种画珐琅器都是康熙一朝创烧的。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里记载,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曾说:〃朕新制法蓝碗,因思先帝时未尝得用,亦特择其嘉者,供奉陵寝。〃过去一直讲要尊重祖宗,尊重历史,这个尊重一定要有具体事件。康熙三十年,珐琅碗试烧成功,皇上就说:〃我的父亲没有用过这个新东西,我要挑最好的供奉在他的陵寝。〃一国之君尚且如此,今天每一个人就更应该表示这种对祖宗的孝心,不仅仅是对你自己家的祖宗,更是对中华民族的祖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