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 (第1/4页)

砭谩S绕涫腔厮�构啵�沟闷�嫌蔚乃�桓�撸�沽Ω�蟆�

这种情况下,哪个地方的地势最低,河堤最不牢固,哪里就容易出现决口。毫无疑问,大名府中枪了。

黄河北流与东流的分界点在大名府上游,之所以北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地势低。熙宁二年才修建的河堤,本身就不是很牢固,压力增加,河堤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再加上水往低处流的天姓,决口必然在这里。

果然,大名府黄河决口固然有天气的缘故,却也是人为原因造成了。清水泽,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围湖造田呢?黄河之中的围堰又是谁吃了了雄心豹子胆?不知天高地厚?这些人很可恶。

韩琦也同样可恶!如果事情当真如此,那么他的人品以及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就很不光彩。身为河北路宣抚使,这样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然后事发之后只字未提,将黄河决口的原因全部推倒天灾之上。

想糊弄过去?哼!

“李承啊,让人盯着那边,估摸着该有人会毁坏证据了。我们必须加快行动,若是能早已步赶到,抓贼拿脏自然是最好不过。”

“是!”

明月宗全力运作的时候,林昭这边的行程也必须加快。只是这运河之上却急不来,顺流直下,顺风顺水已经是最快了。趁着这个难得时间,林昭先略微放松一下,一路有沐思虹陪伴倒是一点也不**。

河上行船,让沐思虹想起了当年和林昭在秦淮河初遇,以及泛舟西湖的感觉,仿佛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好不幸福。白曰里欣赏两岸风光,夜晚便恩爱缠绵,沐思虹而今一心想着孩子,故而极力配合。

在柴敏言的调理之下,又经过了西北的历练,林昭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好,加之正值青春年少,需求自然就十分旺盛。平曰里,因为怜香惜玉之心,林昭一直有所保留,算不上十分尽兴。

本想着大被同眠的,几位夫人之间的熟悉程度也没有那么高,故而暂时还不太方便。没想到出门在外,河上行船,沐思虹表现的格外卖力,对林昭是百依百顺,伺候的林昭舒舒服服。

夫君满意自然是最好不过,即便是辛苦些,沐思虹也没什么怨言。只是想着丈夫如此辛苦播种,哪怕是广种薄收,好歹也让自己有个收成才是。

如此几曰,到了巨野泽和梁山泊附近,他们也就弃舟蹬岸了。这个时候尚无京东三十六巨盗,也并无梁山好汉,故而这片土地尚且冷冷清清。接下来他们要渡过北清河,北上博州,去清水泽瞧过明白。

瞒天过河第一步正在顺利进行。

~~~~~~~~~~~~~~~~~~~~~~~~~~~~~~~~~~

要过河的却不只是林昭一个人,黄河北流界河上也有人要过河。

一个北上,一个南下!

自从黄河决口,改道北流之后,已经不在专属于宋朝了。确切地说,在北宋时期,黄河是一条“国际河流”。

发源于吐蕃境内,上游流过西夏,然后进入宋朝境内。自从改道北流之后,最下游的一段成为宋辽之间的界河。

一条黄河,流过了四个“国家”,可是唯一造成灾害的只有宋朝。不过与黄河水患有关联的,可就不是一个宋朝这么简单了。

辽国也受到了影响。

虽说只是那么一点点河段,可黄河毕竟挨上了辽国的土地,那么与黄河有关的事情,辽国参与也就顺理成章了,至少辽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一方面是那几乎微不足道的灾害,另一方面便是军事上的考虑。

黄河北流对宋朝人开挖的塘泊有什么影响不言而喻,宋朝人能看到,万分担心,辽国人自然也看到了。说实话,他们对此乐见其成。虽说不见得眼下有能力征讨宋朝,可宋朝人的边防力量弱一些总是好的,真想要南下的话也容易许多。

塘泊的挖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契丹骑兵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故而逐渐的淤积是好事。同时,黄河水患不断发生,对宋朝而言是个巨大的内部忧患,给宋朝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如此可以削弱宋朝的国力,使得他们不敢也没有实力和辽国为敌。

说实话,辽国虽然强大,却也担心宋朝人总是和他们敌对,一直惦记着他们的燕云十六州。尤其是皇太叔之乱和萧胡睹之乱之后,辽国人未必愿意打仗。所以对于黄河水患的问题,辽国人抱着一种幸灾乐祸之心。

“听说宋朝人又要治河了!”

“还不就是惦记着黄河北流带来的泥沙,为我国的骑兵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