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诸葛亮闻知司马懿大军来到,命令姜维率领三万长枪兵、三万强驽兵防住城内援军。安排重兵列阵于洛阳城东,阻止司马懿所部入城。又命庞德率领三万强驽兵排于前阵,见司马懿大军进入射程,群起射击。命令周泰、韩当各自引骑兵二万伏于两侧,见司马懿大军始乱从两肋攻入。使魏延、沙摩诃等将率领轻骑兵五万,见司马懿所部败归壶关时,追击败军。

司马懿大军来到,见诸葛亮大军在前阻住去路,排成军阵欲要冲击。邓艾见援军来到,命令洛阳兵马出城接应,被姜维率领强驽兵击退。诸葛亮见司马懿前军进入射程,命令强驽兵一齐射击。司马懿兵马在代县受过强驽之苦,见诸葛亮之强驽威力虽小,但驽无虚发,前军伤亡无数,军阵不战自乱,司马懿约束不住。周泰、韩当两将此时率领骑兵从两肋冲击,后军亦立阵不住。诸葛亮见曹军兵阵已乱,指挥重兵杀上。司马懿大败,曹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败军退往壶关。魏延、沙摩诃带领轻骑兵在后追击,司马懿见大势不好,与诸将弃马扮为步卒逃命,魏延、沙摩诃两将率领所部一直追至壶关方回。

司马懿败回壶关后,身边仅余三万骑兵,其余士兵大多投降诸葛亮所部,只有二万余败兵几日后方才绕路返回。司马懿见兵败如斯,上表请罪。

诸葛亮此战击溃司马懿大军,复得降兵四万。洛阳守兵见诸葛亮兵威如此,士气益加沮丧。诸葛亮命令诸将收编降兵,分散于各军中。

曹操闻知司马懿大军兵败,大惊失色。阅读司马懿上书中,言起诸葛亮强驽兵威力巨大,骑兵速度奇快,更是心惊肉跳。然而洛阳关系大局,曹操命令司马懿率领败军赶赴许昌,会合许昌兵后,起兵十万再次往援洛阳。

司马懿此次出兵,不敢贸然前往,命令许昌铁匠火速铸造铁盾三万,用来防御强驽威力。司马懿诸事准备妥当,再次援救洛阳。

诸葛亮听闻司马懿率领援军又到,知道司马懿已有防御强驽办法。命令姜维率领强驽兵、长枪兵各三万提防城中接应兵马。命令准备滚刀战车一千辆,摆于军阵前方。

此种战车有两匹马拉动,车上有士兵三人,一人驾驭马匹,其余二人皆为力大无穷之人,分别立于战车两侧,手持六米长刀,长刀前端利刃一米,两面皆为刀锋,又于马车车轮两端延出三米,装配多刃利器,多刃种器跟随车轮转动,杀伤力极强。此种战车用于冲击敌军兵阵,威力无比,令人望而生畏。

诸葛亮见司马懿此次列阵,三万铁盾兵摆在阵前,命令强驽兵射向中军。强驽兵将方向移往侧上方,强驽从铁盾兵上方掠过,直射中军。司马懿见中军损伤严重,命令铁盾兵后撤,保护中军。

诸葛亮见司马懿所部士兵挤成一团,命令滚刀战车出击。司马懿见战车冲来,还未作出指令,只见战车所到之处,十余米幅面立为战车冲出一条血路,径往中军奔来。司马懿大惊失色,连忙引领诸将后撤,然而此时已晚,千辆战车已经冲出千条血路,司马懿所部步兵行动迟缓,伤亡极为惨重。

诸葛亮见司马懿所部大败,命令魏延、周泰、文聘三将率领七万骑兵掩击。司马懿顾不得军士性命,率领精骑往后逃去。魏延等将一路追击,一直追到许昌城下,曹操命令许昌兵马出城接应,方才救得司马懿等将回城。

司马懿此次出兵,又折军四万余,曹操见诸葛亮兵器精巧,骑兵精锐,实为劲敌。时许昌已无可援之兵,也无胜过司马懿之将,曹操无计可施。

第九十七回 关羽建功

洛阳形势危急,司马懿援军两次被击败,曹操心急火燎,召集众位文武商议。null3z中文满宠道:“金旋手下士兵精锐,武器精良。诸葛亮等人用兵如神,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将勇不可当。诸葛亮重兵集于洛阳,阻击援军不得入城。不如集结士兵与关羽、周瑜、陆逊所部相战,若是能够取胜,亦可以解得洛阳之围。”曹操从之,命令曹洪为主将,典韦为副将,荀彧为军师,率领八万精兵支援谯城,与曹真、郭嘉所部合军,两路曹军共十八万兵马,准备攻击关羽所部大军。

关羽所部除张飞、廖化率领五万驻守汝南之外,其余兵马十五万皆在攻打谯城。攻城半月有余,城中郭嘉多谋,城防未有疏露之处。关羽因此与徐庶相商,徐庶道:“郭嘉为当世谋略高人,城中兵精粮足,守军固守不战,我军无计可施。我军此次攻打谯城,目的为了拖住曹军兵力,使其不能分军往援洛阳,不如暂时围而不攻,伺机而动。”关羽遂屯兵谯城之西,命令关平、周仓、关索、高顺率领部下分驻四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