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北形势更危。”袁谭兄弟不听其劝,两人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至夜,田丰对袁谭道:“袁熙有自立之意,若不应允,其必然发兵相争,许子将统领其军,南皮诸将莫有能敌者。倘若张辽统兵战于我前,袁熙统兵袭于我后,我军必然失败。如今袁熙身边兵马不多,不如遣将将其斩杀,然后收得许子将兵符,河北一统后,可以抗御曹操大军。”

袁谭采纳田丰之言,命令颜良带领三千精兵前去暗杀袁熙。颜良命令所部皆穿上曹军衣甲,用黑布遮住面孔。袁熙兵少不敌,为颜良所斩,逢纪奋力救护,也被颜良部下杀害。

次日清晨,许攸闻讯大惊,料知此事为袁谭所为,急赴袁谭居处。许攸道:“现今大敌当前,兄弟何必如此相残,现今许子将统领其兵于代县,若是提兵与你决战,河北危矣。”

袁谭此时气头已过,亦有悔意,无言相对。田丰道:“倘若兄弟争位,必为曹军所乘。如今争执已除,兵力一统,河北势力不减反增矣。公可密此事,我与文丑前住代县接管军权,夺下许子将兵符,抵御郝昭兵马。公等力保南皮,抵御张辽兵马。”许攸等见势已至此,再无回天之力,不得已而从之,奉袁谭为主。

袁谭将袁尚葬于袁绍坟侧,接管河北诸事,传檄诸郡,说袁熙为曹贼遣人行刺身亡。此时袁熙家小在北平,使人护送袁熙遗体到北平安葬。

田丰、文丑到达代县后,传达袁谭军令。许子将命令亲兵退下,对田丰、文丑道:“公等今日前来,是为收我兵符。袁熙身亡,必为兄弟相残,我隐秘此事,是为河北大业。我一心一意,抵抗曹兵,可惜大业未成,又为诸公见疑,倘若随你等奔赴南皮,必然遇害。我欲亡去,公等念我忠心一片,让我归隐山林。”

田丰前来,本意为收许子将兵符,今见许子将只想自保其身,无起兵复仇之意,答应许子将所请。许子将交割防务,又为田丰、文丑两人细言晋阳兵状及应对之策。田丰见其排兵布阵,井井有条,应敌之策,精辟绝伦,不由暗自心折,欲要出言挽留,又担心其后为后患。与文丑将许子将送出军营,许子将长叹道:“河北之地,恐怕要易主也。我一身才学,惜无用武之地。”又对田丰道:“薛琮之处有我兵书,公可观之,或有微助。”言罢扬长而去。

郝昭见许子将亡去,大喜道:“如今兵发河北,我等无敌也。”使人速报张辽,使其统兵攻打南皮,牵扯南皮援军。命令吴质率领二万兵马驻守晋阳,自与贾充、夏侯玄率领八万兵马攻打代县。

代县守军共有九万,然而此军本是袁熙之军,田丰、文丑刚刚统领,彼此皆有忌意。田丰担心发生兵变,将袁熙旧将潘凤、左贤王、杨诈、田畴等皆调到南皮,使张合、高干两将代领其军。张合、高干两将与士兵并不相熟,许子将战法尽都被弃。

代县守兵正在新替交接之际,郝昭本是善战多谋之将,相战几场,郝昭所部兵马连胜。代县守军在许子将统军之时,连战连胜,今见许子将被无端革职,不知所归,田丰诸人统领士兵连战连败,士气复又低落。田丰见战郝昭不过,率领兵马坚守城池。

第九十九回 袁氏败没(二)

张辽此时见河北内乱又生,袁熙已亡,又接到郝昭来书,命令夏侯淳率领北海守军二万驻守乐陵,率领大军十万攻打南皮。null3z中文

南皮守军在乐陵新败后,尚有十一二万兵马。然而许攸、审配等人因为兄弟相残,不得已奉袁谭为主。袁谭又怀疑袁尚旧部,许攸等人心灰意冷。袁谭见张辽率领大军前来攻城,命令辛评、颜良率领大军应战。袁尚旧部许攸、审配等人,袁熙旧部潘凤等将皆搁置不用。

张辽率领大军到达南皮城下,闻知许攸等众皆为袁谭所忌,大权握于辛评之手,大喜过望。命领副将率领少兵出战,诈败数次,以骄辛评之心。辛评连胜数场,趾高气昂,以为自己用兵远远胜过许攸等人。

张辽见辛评已中骄敌之计,设下四路伏兵,率领兵马三万前往诱敌。辛评不识张辽之计,与颜良率领八万兵马追击张辽所部,被张辽引诱到埋伏之处,曹军四路伏兵尽起。辛评所部兵马大败,损折士兵三万余众,辛评也为张辽所擒,颜良率领败军突出重围,败退入城。

张辽新得降兵二万余人,命人押赴北海由程昱收编。又借濮阳守兵两万来助,欲要一举攻破南皮。袁谭见张辽势力强大,两军兵势逆转,复起用许攸、审配等人,南皮防守逐渐巩固。

许攸等人不是张辽对手,此时形势如此危急,自然不敢出战,命令田丰分兵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