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在步兵营的冲锋中,以及骑兵营那轰隆隆的马蹄声中,大演终于落下了帷幕,士兵很快就重新集结了起来。

“好,好。”卢象升激动得连连拍手,叹道:“观我大明各军,当属持坚的登莱兵马最强。若天下兵马都是如此,何愁流贼不平,辽寇不灭。”

“大人过誉了。”赵岩谦虚说道。

“当之第一并不为过,持坚是如何练出这等精锐兵马的?”卢象升虚心请教道。

“严纪律、军法,再则潜心钻研火器,再则需要大量钱粮。”赵岩回答道。

“练出这样一支军队,需要多少钱粮?”卢象升关心的问道,刚才大演的一幕始终在眼前闪过,让他有些念念不忘。

“一般得操练一年方可上阵,士兵军饷就算是一月一两,也得二十多万两方可成军。”赵岩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军饷、军粮还算小事,主要是装备上耗资比较大,不过只要邯郸能出产钢铁,装备上的成本定然能够下降许多。

“这些兵马乃是下官为了对付辽东建奴所练,若是对付流贼完全不必用这样的军队,只需严明纪律、军法,补给能跟得上就完全能够胜任。”赵岩对卢象升说道,他手上的一线部队专门用来对付流贼的确是大材小用,流贼不过是练兵对象而已。

张步云提出的二线部队建立计划已经通过,在未来三年内,将在中原建立三个基地,分别是颍州、邯郸、南阳,在这三处各拉起五万二线部队。

“二十多万两!”卢象升差点被这数字噎死,不过倒是十分认同赵岩的观点,用这种装备精良的部队去对付流贼的确是没那必要。

“持坚何来如此之多的钱粮?”卢象升奇怪的问道,若是朝廷下那完全不可能,军饷出了府衙可都没了大半了,他自己还是靠当官的那点灰色收入给养人马。

“下官家中还算富厚,靠经商养军。”赵岩如实说道,要是不他自己动手赚银子,光靠朝廷那点军饷,早就饿死了。

卢象升点了点头,无奈之下放弃了训练出一支这样的强军的想法,实在是钱粮不够。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被士兵身上的防护所吸引。

来到赵岩后的一个亲卫身边,在他身上的板甲上敲了敲,又上下看了看,问道:“这铁甲较之扎甲如何?”

“重量比扎甲轻,防护能力更强,建奴的弓箭在5o米内才能射穿,但多数也会被卡住,很难让士兵阵亡。”赵岩说道,板甲的防护力经过许多测试,满清的弓箭自然是测试的主要方式。

“持坚,你那里能否借些打造铁甲、火器的匠人给我,若装备有所改善,剿贼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卢象升用商量的语气问道。

借人?

估计是有借无还。赵岩一听这个马上摇头道:“大人,这些铁甲和火器多是用水力打造,所需银两太过巨大,再则我那里也缺少工匠。您若是要,下官回山东后可以给大人免费造两万件铁甲送来。”

赵岩自然不会让这些军械的制造方法泄漏出去,不过面对卢象升这种民族英雄,赵岩难得大方了一回。

两万套板甲,造价估计也就二十多万两,邯郸产出钢铁后,造价应该能压缩到十几万两。

有这些铁甲的防护,卢象升的天雄军的战斗力应该能上升一个台阶吧!

————

第二更到,呼唤票票,感谢zmxzx1投的3ooo催庚票,大家今后若投催更票,最高就投9ooo吧!历史文的码字度毕竟慢,9ooo绝对是极限了,1。2万不可能

另外感谢书友1oo9o1224735526的打赏!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二十六章:钢铁基地

“好吧!本官就多谢持坚了。”卢象升听到两万套铁甲的数量,心中大喜又有些遗憾,有了两万套铁甲,必然能够让部队的战斗力增强数倍。遗憾自然是得不到工匠,不能自己制造这些铁甲。

卢象升接着在邯郸待了一天,然后就南下河南,流贼虽然离开了河南,但还有许多残局需要收拾。

赵岩的第二营就地驻扎在邯郸,赵岩则开始指挥高炉、土法炼焦、炒钢法的建设。

商行正在往邯郸不断运粮,那7o万石红薯主要运到了邯郸和颍州,另外还计划调3o万石米麦过来。

不过到颍州的的的大部分粮食得在黄河通航后再运,而到邯郸的粮食则从其他水路运输。

这个年代的水网十分密集,到处都是水上运输路线(地图字太小,不知道河流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