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想要当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需要通过单位介绍。单位还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功能。结婚介绍信要单位开;夫妻打架要离婚,单位要调解。现在,办理许多事情都不用工作单位出面了。有了身份证,你自己就可以做许多事。现在,社区承担了更多社会工作。单位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了工作的地方、发展职业的地方。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一个单位,从表面上看是你工作的所在地,你在那个地方上班。在这个层面上,中美关于单位的含义是相同的。美国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就是纯粹的工作关系。在美国,没有“单位”这个词,你跟美国人说“unit”,他不会明白你在说什么。上班8小时,你为公司服务,拿到自己的报酬。但是,下班以后公司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房子、孩子教育、旅游你的任何私事都跟公司没有关系。个人与公司的关系也有变化。美国人的流动性最近几年有显著提高。以前的模式是大学毕业后申请工作。在工作固定之后,很可能一直在那家公司上班,公司会一直照顾他。退休时,公司会送他一块金表或其他礼物,以表示对他工作的感谢,并发放退休金。现在工作的变数增大了,换工作、换职业的情况很普遍,这种变化引起了个人与公司关系的变化,以前那种“你为我工作一辈子,我照顾你一辈子”的观点已经改变了。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就业于政府的人数还是高于美国的。美国没有国有企事业系统,政府人数总量比中国要少许多许多。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7:创业群体的素质提高了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政府越来越鼓励创业。但总的来说,创业的难度在提高。许多人创业是没有什么本钱的,要得到贷款或者借到款的难度又很大,而大多数人原来是做一样事,下海后又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去摸索。创业的风险是很大的。政府虽然鼓励创业,但还是喜欢已经成规模的大企业,在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实质支持不够。现在的创业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下海后,很少有人再上岸了,所谓“不可逆转”;二是家庭双轨制,比如老公下海,老婆在国有企业工作。

创业,意味着个人自主性增加和收入增加的前景要明亮一些。以前,创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在最早创业的人中,释放的劳改犯、被单位开除的人占了一定比例,如果不创业,这些人就可能没饭吃。现在,自主创业的选择增加了:大学生群体、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开始参与创业。参与创业的群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创业群体的素质增高了。教育条件较好的创业者成功机率较大。创业成功后的人被成为“企业家”。许多中国创业者在成功后都觉得纯粹的企业成功是不够的,觉得获得一个学位才能受到尊重。这种寻求社会认同的方式可能与美国有区别。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在莫斯科工作时,有一个同事对IT非常感兴趣。他也是外交官,但在他的个性中体现着创业精神。他工作很出色,但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后来,他去美国读MBA了。他的想法是读完硕士之后,创办一家IT咨询公司,帮助一些公司进行信息化服务。那是1999年,信息产业最热的时候。在读完MBA后,没想到美国高科技经济大受挫折,他很快又回到了外交官的岗位上来。

创业是离不开大的经济环境的。在美国创业并不容易,但许多人会竭尽全力去做。参与创业的人有多种,大学毕业的、没有大学毕业的;富有的、贫穷的。他们的共同梦想是开发一种新的产品和提供一种新的服务。美国人很欣赏这种人。现在,在美国最有名的人中,有许多是以创业出名的。Bill Gates(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就创办了微软公司。还有Jeff Bezos(Amazon网上书店创办人)、Michael Dell(迈克·戴尔,戴尔计算机公司创办人),Steve Jobs(斯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公司创办人),他们都属于这种情况。创业精神是很受美国人重视的。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9: 把1000个律师沉到海底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法律的国家。五花八门的官司促成了律师职业的红火。律师这种工作在社会上是地位很高的职业。以前,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律师,也希望女儿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