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桓温死后,谢安大喜,立刻让袁宏随便拿出一篇诏命书稿来,提请皇上同意后,给了桓温加九锡的赐礼。桓温死后方得到这一称号。

桓冲则被封为中军大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镇守姑孰,这个权力仍然很大,但比桓温在世时要小多了;又以王坦之为中书令,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尚书。三人共辅朝政。

郗超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一次谋大事的机会,便劝桓冲带兵进京,杀谢安和王坦之,执掌东晋朝权。桓冲不但断然拒绝,还辞去了扬州刺史的职位,向朝廷表示忠心。朝廷遂以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及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谢安兼扬州刺史。东晋的局势从此安定下来。

苻坚听说桓温病亡,便要出兵江南。王猛道:“桓温虽死,还有谢安!现在要伐江南,还有困难。不过,现在东晋的军事力量大多集中在东边。谢安忙于朝政也无力西顾。咱们可以先取梁、益二州!”梁州和益州不仅包括汉中巴蜀之地,而且拥有北至陕西南部,南到云南的整个地区,也就是当年三国蜀汉刘备所辖治的地区。先攻取这个地方,再统一天下,正是西晋司马炎一统全国的战略部署。苻坚于是命益州刺史王统、羽林左监朱肜、陇东太守姚苌率兵三万出汉川;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兵三万出剑门,以杨安为元帅,作总指挥。

梁州刺史杨亮把守汉中,杨亮的儿子杨广把守阳平关,这两处关隘都比较险要。王统知道强攻不一定能成功,遂兵分两路,分取两关,但到了关下,并不攻关,而是日夜擂鼓喊杀。然后派人化装成商客到两关分别放风说另一关隘马上就要被攻下了。杨亮于是亲自率兵去救阳平关,杨广则率兵去救汉中。两军相遇之后,这才知道上当了。因阳平关留守士兵比较少,杨广立刻带人去救阳平关,路上被王统手下大将朱肜、姚苌伏击,杨广和杨亮拼命杀出重围,转头奔向汉中。但汉中已经被秦军攻占,杨亮只得带兵由汉水退到荆襄。王统的军队攻取梁州之后,便分兵派朱肜、姚苌帮助毛当、徐成攻打剑门。

剑门由梓潼太守周飏把守,毛当和徐成攻打二十多天不能攻下。姚苌本是姚襄的亲弟弟,便借着哥哥的名义假称投降晋国,与周飏约好晚上举火为号,自己和周飏里应外合,偷袭秦军的大营。周飏竟然相信了姚苌的诈降,晚上见关下秦军营中到处燃起火来,杀声大起,于是亲率一支军队开关去攻秦营。周飏刚入营中,便中埋伏,损失惨重,后路被断,根本无法回关,只得弃关带兵退守梓潼。剑门因为留守士兵太少,当天便被攻下。

杨安又带兵进攻梓潼,梓潼无险可守,周飏刚遭大败,手下又没多少部队,再败,退到涪城。周飏担心涪城也守不了多长时间,便令部下刘仁带三千骑兵护着自己的母亲家小回江陵。但刘仁半路上被秦军所劫。杨安将周飏母妻家小押到涪城城下,逼迫周飏投降。周飏不得已,只得献城。

益州刺史周仲孙,听说剑门、梓潼两关皆失,杨亮、杨广退到荆襄。认为自己的实力无法与秦军抗衡,遂带兵退守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其他晋军退守至巴东(今四川开县、万县以东)。

秦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巴蜀的战争,再向南中进攻没有军事意义,如果向东进攻,则将不可避免地与晋军的主力军决战,并且会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消耗战时期。秦国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遂停止进兵。

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将秦国治理得不错,国力强盛,人民安康。但王猛积劳成疾,于宁康三年(375)六月病危。苻坚为了治好王猛的病,不仅派了最好的御医,并且亲自去拜宗庙,祭上天,祈求黄河、五岳诸神,特赦死罪以下罪犯。但王猛还是在一个月后病亡,时年五十一岁。王猛临终前给苻坚提出最后一个建议:不要攻打东晋,集中精力肃清国内鲜卑、西羌的力量。

王猛死后,苻坚对天痛哭道:“这是上天不想让我一统天下啊!”苻坚按照汉大将军霍光的规格安葬王猛,又谥王猛为“武侯”,这本是诸葛亮的谥号,苻坚以此来说明王猛在他心中的地位。

王猛死后,前凉的张天锡又开始与东晋接触,准备向东晋称藩。苻坚便以这个理由进攻前凉。他先派尚书郎阎负和梁殊去诏请张天锡入长安,同时派苟苌、毛盛、梁熙、姚苌等率十三万大军分四路陈兵边境,同时命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辩、凉州刺史王统作为预备军。如果张天锡拒绝来长安,便立刻发兵。

张天锡是个很梗气的人,他问前秦的这两个使者:“你们是想站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