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熳炒蟪晌�恢��蛉说亩游椤�

桓玄急忙任命桓谦为征讨都督,令游击将军何澹之率两万人守东陵,又命卞范之率一万兵防守覆舟山,作为东陵后援。刘裕进兵至东陵,很快击溃桓谦的军队,接着又攻下覆舟山。桓谦、何澹之、卞范之逃回京城,对桓玄道:“刘裕的兵力很强,漫山遍野,不知有多少。你快逃吧!”桓玄也被吓坏了,带着三个人和数千亲信及士兵挟持着晋安帝和司马德文仓皇逃出京城。前相国参军胡籓拉住桓玄的马笼头道:“现在你还有八百羽林军射手,身边也有数千人,为什么不去和刘裕决一死战呢?今天你离开京城,就再没有回到京城的那一天了。”

桓玄无以作答,只以鞭指了指天,表示这是天意,便率众人逃到石头城,又从石头城乘船西逃。一路上桓玄心情难受,刚当上皇帝没几天就被人家赶下台,这皇帝做的还不如安帝那个白痴。他难受得连一口饭都咽不下去,还是他的儿子桓昇替他抚胸才得以咽下。等到了浔阳,江州刺史郭昶之迎接桓玄,桓玄遂命何澹之和郭昶之守在湓口,自己与桓谦、卞范之等人,胁持晋安帝和司马德文退回江陵。

刘裕的军队到了建康,王谧率京中百官出城来迎。刘裕入城后派刘毅率何无忌、刘道规等率一万水军继续追剿桓玄,又把城中没来得逃走的桓氏宗族余党全部杀死。有人向刘裕告发说:“王谧帮助桓玄篡位。当年桓玄篡晋时,王谧还亲手解下晋帝的玺绶。”

王谧当年从刁逵手中救下刘裕,后来不但一直资助刘裕,还激励他事业上进,刘裕一直记在心里,把王谧当做恩人,所以对这件事睁一眼闭一眼,并没有去加罪王谧。刘裕执掌朝纲后,到处寻求人才,先后重用刘穆之、胡籓、臧熹等人,又整理纲纪,打击豪强,严肃法律,稳定了社会。

不久诸葛长民也回来了。原来,诸葛长民被押到当利口的时候,传来消息,桓玄败出京城。押送诸葛长民的士兵也起义反对桓玄,打开囚车放出诸葛长民等人,诸葛长民又潜回到历阳,发动兵变。刁逵在兵变中失败,弃城而走,后来被其部下擒回,反被诸葛长民用槛车押送到京城。刘裕以前被刁逵欺负过,所以连审都没审,就让人把刁逵杀了。

击败桓玄入京后,按道理应当封赏功臣。但皇帝不在了,封官的事就只好互相推选吧。王谧和大家推举刘裕为扬州刺史。刘裕一再拒绝,最后以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大家又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推选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琊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诸葛长民为宣城内史。刘敬宣和司马休之听说刘裕打了胜仗,起义成功,也从南燕回国。毕竟刘裕当年是跟着刘牢之混起来的,看在刘牢之的面子上,刘裕让大家推选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为晋陵太守,又任命司马休之为会稽内史。

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的晋军在桑落洲与桓玄的战将何澹之激战,这时桓玄的军队还很多,双方打了很多天不分胜负。何澹之想了个自以为是的计策,他悄悄地移到郭昶之舰中,让自己的旗舰冲向敌阵,以诱晋舰来围攻,这样其他楚舰则可以仗着舰多兵多对晋舰进行反包围。但他担心泄密,并没有把这个事通知到每条船上,而是憋在自己肚子里不说。这就为后来的败仗埋下了伏笔。

晋军很快把这只旗舰攻下。何无忌一马当先,攻入旗舰中,却不见主帅何澹之。何无忌方知上当,这时候楚舰已经从四面八方将晋舰包围,何无忌急中生智,出来喊道:“何澹之已被我生擒了,你们还不投降?”

楚军见旗舰被攻下,所以都相信何无忌擒住了他们的主帅,皆无斗志,纷纷撤退。晋军乘势追击,楚军大败。何澹之从郭昶之的舰中急得跳出来大喊:“我在这里!”竟然无人注意,楚军大败。何澹之和郭昶之只好弃舰而逃。晋军遂攻克湓口,进据浔阳,又从浔阳继续进兵。

桓玄又派苻宏为前锋,率荆州水军二万阻挡刘毅。刘毅的军队只有一万,听说桓玄船高兵多,便打算回浔阳坚守。刘道规道:“敌众我寡,即使退到浔阳,也难坚守。不如乘胜进攻,一鼓作气,与之死战。两军决战,雄者克!不在兵多!”何无忌也不同意退兵。

刘毅于是继续进军,在峥嵘洲与桓玄的水军遭遇后,两军混战。由于晋军兵少,又处于下游,开战后处于不利的局面,开始后撤。但这个时候忽然刮起了东风,而且这场风刮得特别猛烈。水军交战,风向特别重要。楚军虽然处于上流但遇到强烈的逆风,船只都被吹得后退。晋军趁势掩杀,并同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