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尽管家里穷,但吃糠咽菜也能对付过去,可这以盐换粮的好事却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赶上的。所以,很多百姓都打着这样的主意,把家里的粮食尽量多拿出来一些,换取便宜廉价的盐巴。

“又搞定了一个土官。”龙州知州赵显吾刚刚送走黄姓土司。转身回屋,不由得冷笑起来。

予先取之,必先予之。把食盐的专卖权暂时分散给予当地土司,这是朱永兴的一个阴招。表面上看是笼络和信任,但却是日后处置的一个伏笔。如果土司利欲熏心,掺土掺砂,抬高售价。得罪的当地百姓,等到民愤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是官府出头、惩恶扬善的时候了。那时候,土司失去人心,又有多少党羽肯为之拼命?

而且,这食盐专卖不是白给的。土司必须对参军的土民放弃人身依附关系,使其成为自由民。换句话说,土司赚到了钱,却损失了力量。这与朱永兴用土地为饵,在滇省采取的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

“殿下英明。洞悉人心。”

赵显吾心中赞了一句,暗自盘算。征兵三千,在自己这个州应该不是问题,完成了军方的任务,自己便可以把精力放在恢复民生,做一任好官,以求升迁上了。自己不过一个秀才,却蒙殿下信重,所赖为何?不过是自己审时度势,以殿下马首是瞻,让学习便学习,执行各种政策也兢兢业业,不打折扣。

殿下有振作除弊之心,却正是我等新进升发之时啊!赵显吾颇为感慨,若是按照朝廷旧制,自己是什么也不算,但却因朱永兴而有了人生的根本改变。

“大人。”赵显吾正想着,一个随从进来通报,“土官岑泽前来拜见。”

赵显吾收起思绪,整了整衣服,走出门去,脸上又挂起了和熙的笑容。

思明州(崇左),广西战区指挥部。

汝阳王马宝踱到地图前,一边仔细地看着,一边不时伸出手指量着距离。

进取广西的计划目前来说,进行得很顺利,虽然不能放手施为,直取南宁,或者向南进攻,但这是服从大局的决策,他对此也是认同的。

“暂不猛攻直取广西重镇,使广西清军产生麻痹心理,形势宽松则内斗,形势紧迫则团结,我们先不要给孙延龄和马雄这个机会。只是远远威胁南宁,而在滇桂安南这三境边缘先行发展,站稳脚跟,再图大举。能够就近支援南宁的是柳州的马雄,但他初期可能不会倾巢而出,因为身后有桂林孙延龄。如果趁虚被孙延龄占了柳州,马雄在桂西进退失据,就只能被逼无奈与咱们死磕硬碰,这显然不是他所希望的结果”

对于朱永兴的分析,马宝深以为然。按照朱永兴所说的换位思考,他也觉得如果自己是马雄,是否出兵,出兵多少,也是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出兵吧,很可能损兵折将,日后便不能与孙延龄分庭抗礼;不出兵吧,这失地之责,该由谁负呢?出的兵多,则担心柳州被孙延龄吞掉;出的兵少,也恐解决不了问题。

给我点时间,半年就够了。马宝也希望能拖延些时间,只要自己能够拥有三万人马,便可以大展拳脚。他知道,朱永兴能够拔给他一万部队,并且尽量保证物资,已经是目前的极限了。发展壮大,必须要靠自己,靠自己在广西的打拼和积累。

从目前来看,田地、盐巴这两个武器是行之有效的,根据最新的统计,已经有三千多新兵入伍。按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半年,三万兵马不在话下,甚至连训练时间都可能包括在内。

但这只是预想,还没有考虑其他各种意外因素。这里面不光有广西的变数,还有滇省、安南,大局势影响小气候,西南抗清形势已是一体。比如现在,滇省清军似有异动,朱永兴便写来书信详告。同时,滇东南友军东进广西。与其会师的计划便不得不向后拖延了。

不,马宝不认为这个计划能够拖后。滇东南明军在备战。可广西这面呢,他如果率军继续向西北攻掠,同样能实现会师的目的。到时候,两大战区联成一片,后面又有安南基地的支持,军队可机动使用,也就不必再单方面依靠扩充训练来增加实力了。

计议已定,马宝将目光移注到地图上。手指从龙州划起,安平州、思城州、归顺州,便与滇东南的富宁县联结起来了。扫平三州,未必便是不能完成的任务。而自己不需滇东南出兵配合,便能独力完成预定计划,无疑又是大功一件。

“王爷。”一个亲卫进来报告,“教导三中队到了。还跟随押运了一批武器。”

“来得正好。”

汝阳王马宝展颜一笑,新兵补充太快,而且多是少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